时事,关注,原创>

互联网跟帖管理升级,评论乱象戴上“紧箍”

2022-11-24 15:54:15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447 分享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谣言、诋毁、对骂……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平台的跟帖评论也乱象丛生。为此,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并明确提出了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责任要求。

pp.jpg

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近日发布,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并明确提出了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责任要求。(中国商报 彭荣岳/制图)

推进网络空间文明建设

据悉,新规定自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

原先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规范跟帖评论环节信息秩序、维护良好网络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顺应形势发展变化进行修订完善。

新规定共16条,重点明确了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跟帖评论管理责任、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遵守的有关要求等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表示,这次修订从大背景来看,是国家的网络空间文明建设整体推进的其中一步。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则是通过细化跟帖评论的管理,为其合法、有序地发展搭建更合理的规范框架,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文明建设和国家的信息化建设。

事实上,一些非理性、非善意甚至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极端性言论充斥着网络平台,使得评论区呈现乱象丛生的样态。例如,运动员比赛失利,一些网友便跟风指责、讽刺攻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感染者因流调信息被泄露,遭到莫名的人身攻击;在家暴、重大刑事案件的新闻出现之后,“键盘侠”却轻松调侃、颠倒是非;甚至有被网暴者因难以承受网络暴力,而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该规定推出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全面强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建立一系列制度,包括先审后发制度、用户分级制度等,强化对互联网评论内容的管理,减少甚至是杜绝违法不良信息。”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表示。

多处提及公众账号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修订中有多处是专门针对公众账号的相关规定。

首先明确了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于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管理责任。

新规定第六条提出,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在服务协议中应当明确其跟帖评论管理权限及相应责任,督促其切实履行管理义务。

新规定第七条明确,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用户服务协议对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进行规范管理。对发布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的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对因未尽到管理义务导致跟帖评论环节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的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根据具体情形,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删除信息、暂停跟帖评论区功能直至永久关闭跟帖评论区、限制账号功能、暂停账号更新、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保存相关记录,并及时向网信部门报告。

与此同时,新规定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也予以明确。

新规定第十条明确,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对账号跟帖评论信息内容加强审核管理,及时发现跟帖评论环节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内容,采取举报、处置等必要措施。

新规定第十一条强调,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可按照用户服务协议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申请举报、隐藏或者删除违法和不良评论信息、自主关闭账号跟帖评论区等管理权限。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跟帖评论管理情况进行信用评估后,根据公众账号的主体性质、信用评估等级等,合理设置管理权限,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王四新表示,新规定的出台有利于各公众账号加强跟帖评论管理,营造各主体共同管好、主动管好跟帖评论的良好局面,纠正一些网络乱象。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也表示,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自己也开始强化跟帖评论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以前可能要花两个小时来撰稿,现在可能要另外花两个小时来处理相关的评论留言。同时,丁道师也呼吁相关平台,把评论跟帖内容的相关处理权限下放给内容生产者。

责任进一步细化

除此之外,新规定还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要求进一步细化。

在用户实名注册方面,新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用户的实名制要求,用“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替代2017年版的“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同时,新规定还提出,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上线跟帖评论相关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新规定要求,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通过发布、删除、推荐跟帖评论信息,以及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散布信息等其他干预跟帖评论信息呈现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谋取非法利益,恶意干扰跟帖评论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表示,新规定一方面肯定会增加平台相应的风控成本;另一方面,平台在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前置审查。

据了解,一些互联网平台也在加强内部管理。记者从微博方面了解到,今年8月,微博上线了个人主页展示评论功能,用户在媒体账号、政务账号发布的微博下的公开评论,会被视为公共空间下的公开评论内容,并展示在用户的个人主页。该功能测试完成后将逐步面向更多用户开放。

与此同时,微博表示,将严格贯彻执行《微博社区公约》等社区管理规则中关于时政有害信息、违法信息、不实信息及用户纠纷和垃圾信息的规定,对微博内存在的违规违法内容进行清查处置。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会按月公示针对违规违法内容及相关账号处置情况的工作公告。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表示,新规定的出台表明政府监管部门将进一步针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图文类社区网站等进行治理。同时,平台治理也需要发挥平台自治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和平台一起,共同维护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