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深圳报道(张锐 记者 赵琳)日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深圳市福田区高分获评东部地区“优秀”档次,为本次复核结果最高档次,也是广东省唯一获得该档次的示范区。文化和旅游部对福田区提交的《公共文化进商圈创新案例》予以表扬,认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示范性,反映出当地注重深化改革、提供创新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近年来,福田区构建以“公共文化进商圈”“深圳节日大道”等为代表的区级公共文化重大品牌工程,探索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模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用改革创新的钥匙,打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福田样板”的密码。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治共享”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承担着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任务。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福田区的标识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物质文明大步跃升的同时,文化的力量更加持久有力地支撑着城区的发展,承载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的美好愿景中,福田区党委政府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顶层制度设计,印发了《深圳市福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2018—2020)》《深圳市福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构筑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以制度创新引领事业创新,擦亮城区品质高位发展的“幸福”底色。
近年来,福田区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治共享”,创新探索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商圈联动”的公共服务模式,塑造了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截至2022年10月底,1200余场精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切实打造了“文化民生大礼包”。
率先构建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直以来,福田区在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础上,结合福田城区特征,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都市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示范区创新发展“十大行动”,推出了一系列体现福田改革创新品质的公共文化品牌,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近年来,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相关单位,大力推动都市型公共文化与商业、旅游的融合。依托“公共文化进商圈”,开展“福田夜八点”、“福田咖啡生活节”、2022深圳国际城市美学论坛、深圳时装周•福田分会场等文化活动。都市型公共文化的融合发展促进商圈消费回升,吸引了一大批消费品牌首店入驻。仅2022年上半年,便有50家首店落地福田区,占深圳新开首店近四成。
有此创新实践,自2018年以来,广东全省及全国各地已有数十个兄弟城市到福田区考察交流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经验。可以说,福田区通过示范区创建的先行示范,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贡献了“福田经验、福田做法”。
全力做好“文化惠民”大文章
近年来,福田区在公共文化领域不断强化创新服务意识,前瞻探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路径,全力做好“文化惠民”大文章。
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福田区以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为契机,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出《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全民阅读服务》《文化配送服务》《数字文化服务》《展览展示设施开放服务》《参观文化遗产服务》等15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还制定发布了《街头艺人规范化管理》《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两项具有福田特色的内部规划。其中《文化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于9月29日正式发布,深圳市文化馆行业由此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福田区正加快利用文化阵地,厚植精神土壤,进一步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路径,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力争率先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