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护江河安澜 保国泰民安——新时代治水事业发展综述

2022-10-01 09:46:00新华社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92 分享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题:护江河安澜 保国泰民安——新时代治水事业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多发,是世界上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新时代治水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守护江河安澜,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2021年,黄河中下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秋季洪水。面对不断推高的水位,水利部门精细调度黄河小浪底等水库,最大限度拦洪削峰错峰,避免了下游140万群众转移、399万亩耕地受淹。

  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气象水文干旱。水利部门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保障了356处大中型灌区2856万亩秋粮作物和众多小型灌区作物的灌溉用水需求,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385万人。

  黄河流域防汛与长江流域抗旱情形,是全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新增水库库容1051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江河堤防5.65万公里;有效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各类水情站点增加约5万处,成功战胜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涝灾害,保障大旱之年基本供水无虞。

  江河安澜,国泰民安。十年来,全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曾经困扰着亿万农民。十年来,2.8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比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农田水利方面,十年来建成7330处大中型灌区,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十年前的9.37亿亩增加到现在的10.37亿亩,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幸福河湖,全力改善江河湖泊面貌

  十年来,治水事业坚持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用水权改革深入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河湖面貌实现了根本性改善。

  全国120万名河长和湖长上岗履职,针对河湖存在的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使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近日,永定河北京段2022年秋季生态补水启动。这次补水将再次实现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同时有效回补永定河平原段地下水。

  十年来,我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生态补水、水土流失防治等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扎实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实现总体回升,永定河、滹沱河等一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趋势。

  构建国家水网,全局性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十年来,我国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了深层次变革。

  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51.8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8.2立方米,比2012年分别下降45%和5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1年的0.568。

  与此同时,面对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现实,我国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

  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十年来,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建设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等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54处。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2012年的7000亿立方米提高至2021年的8900亿立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推进了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目前,正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