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山东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科学运用战时方法守护“生命线”

2022-09-19 14:37:29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610 分享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筑牢“防疫墙”  守护“生命线”.png

 近日,山东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严格落实战时机制、牢固树立战时思维、科学运用战时方法。他们逆风负重而行,迎难奋勇争先,疾驰在市区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承载着真情大爱,诠释着初心使命。

闻令而动 迅速集结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站全体人员立即到岗,24小时备勤,吃住在院。急救人员张帅孩子刚出生6天,原本还在家享受孩子出生喜悦的他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后,抱了抱刚出生的孩子,不舍地告别了妻子,毅然奔赴抗疫一线。

 集结人员、调配物资、检修车辆、调试设备等等,院前急救站所有人像上紧的发条一样迅速投入到战斗中,确保高效转运城区患者,严防疫情扩散蔓延,众志成城铸牢防疫前线最坚实的堡垒。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筑牢“防疫墙”  守护“生命线”1.png

逆向奔驰 尽职尽责

在这场战“疫”中,院前医疗急救人员与病魔较量,他们冲锋在前;同时间赛跑,他们分秒必争。狭小的空间、密闭的车厢、危重的病情、厚重的防护服、近距离的接触,对每一名急救人员来说都是严峻的挑战。这是一场硬仗,考验的是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锤炼的是持续作战的战斗意志。由于特殊时期,市民就医需急救车接送,上级派单任务接踵而至。“我们承担了城区大部分的急救工作,上级急救指令一个接一个,电话都没停过。命令急,工作量大,我们24小时连轴转,既要完成任务,还要确保驾驶员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院前急救站主任王秋良声音沙哑的说。作为科室主任,王秋良一直在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电话没停过。人员安全、防范院感、接送患者、车辆消杀等等,让他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

对急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9月初,随着管控措施的加强,急危重症患者、急救车出车频次陡然增加,最多的一天出车167趟。因新冠肺炎的特点和转运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二级防护标准做好各项要求,他们每次完成救治转运后,即刻就要对急救车进行终末消毒,急救车要全面喷洒消毒剂,急救人员和驾驶员规范脱卸防护用品,更换新的防护装备,然后再去完成下一个任务,常常忙的顾不上吃饭。除了危重患者的转运,有时他们在接诊中会遇到需要担架搬运的患者,隔离面罩、口罩下的他们经常全身湿透、双眼模糊、体力透支。有时遇到楼道狭窄无法使用担架或因病情无法躺卧的患者,则只能完全靠急救人员背着下楼上车。由于高强度、高负荷工作,不少急救人员身体出现不适,张海燕、李康苏在出车回来脱下防护服后突然呕吐不止,待稍微缓和后又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站持续强化院感培训,不仅对急救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及车辆消杀的培训,还在日常转运工作中进行监督,确保人员规范防护、车辆规范消杀,保证“零”感染。

甘于奉献 共克时艰

 奔波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面对可能被感染的高风险,医院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勇于承担最繁重、最危险的任务,护佑群众健康。张春妍护士长带领11名急救人员奋战在任城区隔离点,其丈夫也在工作岗位无法回家,家里只留下12岁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孩子好像一夜长大,自己做饭、上网课,十几天来一老一小互相照应着。副护士长杜佩佩的孩子才2岁,疫情来袭,杜佩佩丈夫主动留守在家照看孩子,全力支持她的工作,提起是否想孩子,杜佩佩潸然泪下:“不敢视频,一听到孩子喊‘妈妈’,我就掉泪,赶紧关掉视频。”副护士长王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2岁半,小的7个月,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两个孩子由姥姥和婆婆照看。半月前为宝宝喂了最后一次母乳后,收拾好行李,她就赶到医院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半个多月没见宝宝了,每天忙完也到深夜了,只能通过视频看看睡着的孩子们。昨天趁吃饭的空视频了,老大对着视频喊我‘阿姨’。”王娟虽然是笑着说的,但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用大爱护佑平安,用行动诠释担当,在医院与患者之间开通了一条无形的绿色生命通道!(孙明阁 文/图)

责任编辑:高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