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海南报道(记者 李祥)9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本次共发布包括“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离岛免税商品全流程溯源管理、“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创设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共五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成果展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的积极成效,为政策落地、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集成创新。该制度创新围绕运输来往自由便利,聚焦国际船舶注册落地、监管服务等一系列流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以“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为核心,联动海事、海关、税务、交通等多部门,探索形成1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率先实施“全岛一港”国际船舶注册机制、实施“两级审查”国际船舶登记流程、创新保税油供应船舶装船作业报告流程、研发并应用了“船舶安全监督远程复查系统”、实施外国籍人员在船员领域准入制度等等,为加快发展航运产业、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
离岛免税商品全流程溯源管理。为加强免税商品全流程管理,首创“跨部门、广关联、可追溯”的免税商品物码溯源系统,以“一物一码”赋予免税商品“身份标识”,优化了消费购物保障和体验,提升了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健全了自贸港风险防范的机制,强化了源头治理力度,为识别和防范重大风险、守好底线提供了有力保障。
“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为推动全岛封关运作,建立“零关税”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模式,对已经实施的三张“零关税”清单中1700多个商品税号开展压力测试,充分减少封关前后政策压力差。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动协同管理机制,配合海南省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进口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设备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创新建立“零关税”进口自用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及游艇便捷高效的“自动审核”+“一企一账”海关管理模式,开发配套信息化系统,新增通关参数、逻辑检控、计税模块,减少人工干预,实现通关中自动判别、放行后自动记账、业务全程在线办理,推动业务全程信息化监管。
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跨省协同跨国引育新路径。为破解海洋种质资源区域化、品牌化发展瓶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与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充分发挥南北种业引进门户城市作用,在“国家战略引领、资源优势互补、南北高效协同、联动创新发展”原则指引下,实施“北鱼南繁、南繁北养”苗种合作,共同打造全要素全链条的水产种业生态体系。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平台共享,畅通“南北引育”新路径。南北协同,构建“双链融合”新机制。产权共护,探索水产种业知识产权新路径。
创设省级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为构建与高水平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司法制度体系,不断解决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构建过程中带来的法律适用和裁判难题,海南审判、检察、司法行政机关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创设了海南自由贸易港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实现全省司法系统类案裁判指引“分类集成”“一网通览”“一尺裁判”,为全国探索省域类案裁判指引提供海南经验。
据介绍,海南始终将制度集成创新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任务,全省各级各部门聚焦重点领域,按照“首创性、已实施、集成式、效果好”的原则,积极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创新中更加突出政策制度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坚持把能够解决问题、具有全国影响力作为衡量标准,耐心培育和打造创新案例,成熟一项推出一项,不断提高制度创新的能级和质量。截至目前,海南已累计推出14批128项制度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