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试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发展规律

2022-08-01 11:17:02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7,564 分享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核心在产业。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既要研究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探索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规律性。所以,我们从一个全新视角和维度提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规律性问题。这既是对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发展的一种探索,也是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积极探索。所以,深入观察和研究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规律性问题,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

我们认为,从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发展深度观察和分析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同步变革、科技与文化互动变革、要素与资源配置变革呈现出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为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注入新的活力。

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步变革来看。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深刻总结,也是党的十九大重大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

第一,要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这个规律在不同社会与同一个社会的不同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质及运动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比如说,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经济变革,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发展生产力就成为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主要矛盾。因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生产力变革适应新阶段发展的生产关系,是一项主要的任务。所以,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只有变革生产关系,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要完善经济基础与改革政策制度。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构建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基本土地制度基础,才能巩固和加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地位。当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就是巩固加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合理配置制度资源,有效构建政策体系的过程。所以,夯实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产业兴旺基本产业制度的基础。

第三,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一场社会变革。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推动人民群众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美好生活改变的进程。因此。实现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伟大社会变革,它的原生动能是实现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也是从脱贫走向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协同发展,以及服务城乡协调发展,驶向共同富裕高速车道的一个重要阶段。

2、从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互动变革来看。

我们认为,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和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既不是多维目标的同步实现,也不是所有农村同步共同富裕和振兴。而是要遵循一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着的。比如说,从传统农业和特色农业与智慧农业的互动和变革,就是这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

第一,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农业与人类息息相关,是最早与人类结缘,并始终与人类相伴随的产业。农业是古老的,传统的,悠久的;也是最有生命力和不断现代化的产业。农业既是人类家园中最重要的生物链和生态链,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和变革,从传统农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农业。

第二,从特色农业走向生态农业的变革。优势特色农业的形成是对城市进行工业品生产、农村进行粮食生产传统分工形态的第一次分工深化,直接加快了农村地区由传统种植业向高效特色农业的结构性转变和变革。优势特色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传统小农进入专业经济、规模经济的发展轨道。所以,特色农业产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和变革,既同步持续推动优势特色农业生态化,也强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

第三,从科技农业走向智慧农业的变革。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农业发展,还要合理运用科技将农业智慧化。尤其是随着我国从科技农业走向智慧农业的变革,智慧农业对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之一。

3、从农村要素市场与农村资源配制变革来看。

我们认为,深化农村要素市场与农村资源配置改革,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因此,研究农村要素市场与农村资源配制的改革和变革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科学性、公平性、预测性。

第一,农村资源要素配置改革和变革起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优质资源要素不断从农村涌向城市,有力地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乡村发展出现“凋零”现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乡村振兴战略已经作为“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因此,要全面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做好制度性安排。所以,加快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引导优质的资源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只有要素市场化配置进行改革和变革,就会激活资源资产、促进要素充分流动、加强产权保护,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价值交换的过程。

第二,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变革方法。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变革的方法。尤其是要通过制度性供给来矫正市场,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变革方向。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变革的方向,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就是要改善资源配置方式,消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与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重点是要做好资源要素盘活和流动。所以,只有深入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变革,才能解决“木桶短板”问题,以联动改革和变革方式破解协同性不足的问题。由此看来,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步变革、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互动变革、农村要素市场与农村资源配制变革来实现。所以,只有认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变革发展规律,才能在社会经济变革中掌握主动权。

(二)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态发展规律

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一定要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守护好生态化“灵魂”,生态化是实现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根本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以生态化为核心构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为实现共同富裕助力;又要掌握好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态平衡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1、从生态农村与产业融合发展来看。

我们认为,生态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念,实质上是为确保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乡村与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作为融合的重点产业,把创业创新作为融合的强大动能。通过引导融合与创业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促使机制完善,加大服务力度,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农村生态经济的产业化。要使农村生态经济产业化,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21世纪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确立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培植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创立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发展生态林业、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有机食品工业、发展生态建筑及材料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环境保护产业等。

第二,农村生态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对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指明农业生态化发展与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有助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

第三,农村城镇化的生态环境。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增殖和胁迫效应,生态安全成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建设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危机。所以,农村城镇化的生态环境,既要为城镇化披上绿色外衣,也要更有利于构建农村城镇化。

2、从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来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些年来农业发展得很快。但在发展中各种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了。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号召,这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积极推动我国实现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第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人类社会要不断前进,经济要持续发展,从客观上就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循环生态经济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第二,要不断增强农村科技能力。随着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发展,就要不断增强农村科技能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者与科技之间息息相关。只有增强科技水平才能有效地对农业和企业进行完善和改进。因此,要进行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的科技活动,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只有这样,保护好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农村生态破坏的种种症状,不可简单地归咎于素质问题。就像很多农村地区水体、空气严重污染,主要破坏源并非农民,而是那些原来的乡镇企业或者工业企业,由于污染处理设备不达标造成。所以,为了更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除需要农民长期自觉性保护外,更需要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多方面的投资,才能逐渐形成全面的资金投入体系。

3、从“数字农村”与农村生态赋能发展来看。

随着当下我国城市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同时也催生新技术,让市民有更多便利和体验。而农村信息化和数字化与城市相比已经远远滞后。在这种情况下,要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跟上发展进程,就要让数字农村赋能乡村振兴。

第一,农村生态农业数字化。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代表了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并着力推动生态农业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新一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推动力。

第二,农村生态农业自动化。农村生态农业是通过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终端设备,实现实时定量“精确”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也更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和自动化。

第三,农村生态农业网络化。未来生态农业一定是网络化。而“互联网+农业”已经成为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经营手段。对未来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将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因此,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所以,“互联网+农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农业发展生态和业态。把数字技术和农业产业结合,未来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一定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由此看来,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态发展规律,反映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性。通过生态农村与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数字农村”与农村生态赋能发展来实现。所以,只有认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生态发展规律,才能确保社会经济得到可持持续的发展。

(三)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规律

要实现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必须要有雄厚的物质财富(基础)和丰富的精神财富(条件),这既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全休人民的共享原则。因此,为了深入研究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共享原则和内在联系,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探索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规律问题。只有认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矛盾和统一,逻辑和历史的内在联系,才能揭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规律性。

1、从先富与后富共享发展来看。

先富带动后富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既充分体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法,也反映解决当下发展中存在差距和缩小差距的改革路线,旨在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活力。

第一,从平均主义到先富是一个进步。从平均主义到先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上的一大进步。第二,从先富到后富是一个跨越。先富是实现“后富”的过程和手段,最终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我国走的是先富带动后富的道路。“先富”为“后富”的实现创造条件,离开了“先富”,“后富”就会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脱离。正因为如此,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历史跨越。这个跨越就是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并采取有效措施限制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社会问题。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我国实施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战略,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较快增长。第三,从后富到共富是一个质的飞跃。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后富”与“共富”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共同谱写出辉煌壮丽的改革进行曲,两者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践行着。因此,我们必须以共建共享为基础,以先富带动后富为手段,广泛凝聚我国发展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所以,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发展基础的,也体现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统一。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要秉承共享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2、从城乡与区域均衡发展来看。

我国城乡与区域发展一定要遵循均衡发展的原则和法则进行。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既看到发展不平衡会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认识到必须注重和强调城乡与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

第一,城乡与区域发展结构必须合理调整。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结构需要调整空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城乡和区域的平衡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目标。但由于社会各界长期受到城乡和地区平衡发展的一些认识误区影响。因此,要遵循规模经济发展的原则,认识优势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承载力会不断增强。要积极促进我国城乡与区域得到均衡的发展。

第二,城乡与区域发展格局必须保持平衡。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必须保持城乡与区域发展格局趋于平衡状态。以人口、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这样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第三,城乡与区域发展必须同步增长。城乡和区域发展应该同步增长,人口向中心城市周围的都市圈及沿海地区集聚,是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当下城乡发展在于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而国家正在推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这些做法将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有力的促进“三农”共享发展。

3、从富裕与质量并重发展来看。

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并重发展,既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优势,又体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重要思想和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相反共同富裕目标就很难实现!

第一,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从辩证唯物史观来看,共同富裕内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因此,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有相应的社会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激发各类市场的活力,为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的经济体制基础。所以,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着力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以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改革提高生产率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以,我们既要高质量发展,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做好“蛋糕”。因为共同富裕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兼顾效率和公平。促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做好“蛋糕”,更要切好分好“蛋糕”。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体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统一。

第二,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牢固基石。如果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把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所以,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知道,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还通过培育“浙江有礼”文明品牌,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第三,共同富裕促进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始终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因此,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全社会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所以,必须以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正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及实践要求。由此看来,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规律,反映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实效性。通过先富与后富共享发展、城乡与区域均衡发展、富裕与质量并重发展来实现。所以,只有认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规律,才能真正“缩小差别”达到共享发展的目标。(作者俞则忠系浙江英冠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级经济师;作者俞佳露系浙江英冠控股集团公司总监、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