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多个部门、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快递包装“绿色革命”。但是,在消费者目前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等传统包装依然占大多数,可循环快递包装仍很少见。
2020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快递包装基本实现绿色转型。近年来,不少电商、快递企业也纷纷推出了可循环快递包装。不过,尽管可循环包装投入量越来越大,但是在终端消费环节中仍很少见。
可循环快递包装难以实现良性循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条是,可循环快递包装给企业与消费者都带来了麻烦。对企业来说,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会增加成本,比如,要建立循环包装的发放、回收、报废等体系,要投入更多研发与管理成本,要改变快递员配送习惯等。此外,可循环快递包装需要快递员与消费者拆包装后才能回收,这让消费者与快递员都觉得麻烦。此外,从源头到末端,可循环快递包装都欠缺推行与接纳的动力,反倒是阻力重重。可循环快递包装是有效减少快递等包装垃圾的利器,要让可循环快递包装能够顺利推行下去,就需要变这些阻力为动力。
对此,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推行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动力。目前业内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可循环快递包装生产和回收流程,这无疑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打破壁垒,形成统一的循环包装运营模式已成当务之急。此外,要给予消费者适当的鼓励,比如对配合快递包装回收的消费者给予相应的优惠券与积分,还要在社区等处增加可循环包装回收点等。当然,不仅要对消费者配合回收工作进行鼓励,对快递员进行相应考核,包装回收完成率高的快递员也要给予相应奖励,这样才能激励快递员推广包装回收,从而打通可循环快递包装“最后一公里”。
面对可循环快递包装遇冷等困局,需要激活企业、快递员、消费者等各方的参与积极性。要让各方认识与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都能够守土有责,共同参与到快递垃圾减量、减少垃圾污染的战斗中来。要拧紧责任链条,形成从源头、中端到末端的全方位综合环保治理体系,让可循环快递包装等治理垃圾污染的利器能够畅通无阻,清除推行过程中的堵点,实现良性循环,让可循环快递包装流行起来。(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