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银行要对贩卖客户信息的“内鬼”“零容忍”

2022-03-29 09:06:25人民网-观点频道 收藏0 评论0 字数1,135 分享

近日,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判决文书显示,本溪银行员工李某与他人内外勾结,一年售卖915份征信报告,非法获利超23万元。

客户根据业务需求会向银行提供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个人征信信息、财产信息、房产产权调查信息等一系列信息。银行员工本该是这些信息的第一守门人,结果却成了贩卖信息黑色产业链的第一环。可谓是对法律缺乏应有的敬畏。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售卖客户个人信息的案例并非个例。

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毒瘤”。作为掌握客户资金和大量关键个人信息的金融机构,银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是,从银行领域泄露个人信息乱象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了银行员工不顾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沦为“内鬼”倒卖客户信息的事件,着实令人忧虑。

在客户信息保护方面,银行方面均表示有独立的一整套制度及流程,按理说不管“内鬼”操作手段如何隐蔽,都会在系统里留下“小尾巴”,然而还是出现员工泄露客户信息情况,无疑反映出银行在内控管理方面的不足。

防重于治,治不如防。内部员工违规行为频发为银行内控制度敲响警钟。想要遏制“内鬼”倒卖客户信息乱象,银行需正视问题,勇于纠偏。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案件警示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员工规矩意识。另一方面,要健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通过加强技术手段,完善客户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对内部账号进行实时监控,主动发现违规行为,从技术层面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火墙。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从业的底线,任何时候都是不能突破的。只有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严追责的决心,才能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当前,随着公众对商业银行收集、使用自身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监管部门对个人信息泄露及滥用问题的关注度及监管力度也在不断提升。一系列监管政策相继实施,金融机构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客户隐私保护,对客户信息严格实行从采集到存储、销毁等全流程的制度化管理。

前段时间,在银保监会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深入推进金融消费者保护”专题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消保局局长郭武平表示,“今年将组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等工作,现在各行各业都把信息作为竞争的核心,同时个人信息保护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所以我们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切实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升个人信息使用的规范性,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银行业务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相关个人信息保护任重道远。任何对客户权益的侵害,都会影响银行声誉甚至是整个金融行业的公信力。金融机构只有主动筑牢个人信息保护防火墙,维护好客户合法权益,才能留住人心,让行业健康发展。(苗务)

(原标题:人民财评:银行要对贩卖客户信息的“内鬼”“零容忍”)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