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冬奥在即,中国“冰雪热”升温

2022-01-29 11:21:05新华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473 分享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冬奥在即,中国“冰雪热”升温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金津秀、赵雪彤

  旋转,跳跃,轻巧落地。1800平方米的冰场上,9岁的吴浩然自如地完成了一套花样滑冰动作。

  半年前,在一家商场里,他邂逅了这种“很美、很舒畅”的运动,当下看得入迷,便央求父母报了培训班。

  吴浩然是中国的“三亿分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在申办冬奥会过程中做出的承诺已然兑现。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冬奥临近,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中国冰雪经济正在“速滑起飞”。

  “双奥之城”的冰雪之约

  春节将至,北京的冬奥氛围渐浓:巨型“冬奥中国结”亮相天安门广场,可爱的“冰墩墩”“雪容融”塑像在城市中轴线登场。

  每周,父母会带着吴浩然跨越大半个北京,来到世纪星滑冰俱乐部上课,因为“看中这里的师资”:近160名教练中,许多是专业运动员出身,包括57岁的创始人范军。

  如今微胖的范军曾是首批花样滑冰国家队队员,较早取得了冰上项目的世界名次:1986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双人滑亚军、1987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双人滑第四名……

  退役后,范军的冰雪情并未消减。20世纪末,中国冰雪健儿再创佳绩,引发关注。藉此契机,1999年,他和几名老队友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滑冰培训机构之一。

  冰嬉是北方的传统活动。可范军没想到,滑冰作为专业项目并不为人所熟悉。

  起初,他们信心满满地采购了300多双冰鞋,却只招到3名学员。随着口碑的积累,半年后,他们有了30多名学员;又过了几年,运营起专属冰场……

  最大的转机在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大众对冰雪运动的认知提升了,激活了行业。”范军举例说,此前,中国大多数冰场开在商业综合体里,主要为丰富消费体验;此后,更多专业冰场建设起来。

  截至2021年1月,中国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滑雪场,较2015年分别增长317%和41%。

  “有培训做支撑,才能提升顾客粘性。”范军说,当前教练的数量远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北京有2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16个区县均有青少年冬季项目运动队。

  新形势下,范军开始了新事业:针对从社会体育指导员到专业教练等各级人才,设计课程、开展培训,弥补缺口。

  冰天雪地的“金山银山”

  年末岁初,范军的家乡吉林正是冰封雪飘时。

  这里属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降雪期长、雪量充沛。长白山等滑雪胜地的“粉雪”,含水量少,颗颗分明,驰骋于其上有漂浮感。

  早在1954年,响应国家号召,通化等地组建起冰雪运动集训队。

  对14岁加入吉林省体工队的范军来说,年少的冬天是漫长的:由于没有人工冰场,九十月份秋天还没结束,他和队友就要去到更北的黑河,直面冬天,在天然冰场上集训。

  几十年后,冰雪在中国已成为大众的享受:以吉林为例,全省有54个滑雪场、279条雪道,日最大承载量10万人次,居中国首位。一个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正在建成。

  冬奥效应下,去年“双11”,飞猪平台冰雪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增长206%。吉林的诸多雪场自然是热门选项。

  夜幕降临,在长春市郊,约16万平方米的庙香山滑雪场灯火通明,一条条“雪带”在山坡间蜿蜒盘旋。雪友们的狂欢夜开始了。

  原来,这里启动了“夜场”模式,满足周边顾客在工作日晚间的畅滑需求。近期,夜场日均客流约1000人次。

  十多年前,资深雪友王勇在体验世界各处知名雪场时,总是想到家乡长春美丽的冰天雪地。于是,他返乡找到一个小山村,创办这家雪场。如今,这里已是长春的一张冰雪名片,北京冬奥会火炬去年底还曾在此展示。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教授白宇飞说,冰雪游在旅游业传统淡季冬季提振了市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并通过“冰雪+”带动民宿业、餐饮业等,延伸产业链。

  在庙香山,雪道旁的冰雪乐园里,有“单腿驴”“冰爬犁”等东北传统雪具,很多由王勇和员工亲手制作,展示着美好的北国记忆。

  温暖南国的冰雪四季歌

  北国的冰雪,近来飘到了温暖的南方。

  范军对此有所贡献。“像是播撒冰雪的种子。”他说,南方开放程度普遍较高,更易接受新鲜事物。

  世纪星目前在全国的29家分支机构中,21家开在南方,福建福州的第一家冰场正在其列。

  来自东北的冰场教务总监芦美嘉记得,2015年刚开业时,有孩子好奇地问冰场的冰是不是天上飘的雪花。她说,南方孩子“有灵气、身材好,灵活性和平衡性不输北方孩子”。疫情前,冰场有3000多名会员,年均体验人次达到8万。

  南展西扩东进,中国冰雪运动正在打破时空的局限。在福建,莆田、漳州等地的多个冰雪项目已列入该省“十四五”规划。

  作为体育产业强省,福建多家体育企业发力布局冰雪产业,收购国际冰雪品牌、积极投入自主研发。

  在厦门,安踏智能工厂正在加紧生产一种“刀枪不入”的服装,强度比钢丝索高15倍。它将在冬奥赛场上为中国短道速滑健儿保驾护航。

  “直到比赛前一天,都还能做得更好。”安踏集团专业运动群专业装备部总监陈金星说。从业20余年的他,面对这项任务丝毫不马虎。

  2010年,陈金星收到时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的一份期许:希望国家队穿上中国自主研发的比赛服。一番肺腑之言后,他意识到:“核心的技术,要拿在自己手里。”

  于是,陈金星与团队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纱线制造厂,并认真研究短道速滑项目,以期最大程度贴合中国运动员所需。几年来,这款比赛服已迭代出第四代。

  “我们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力,希望在体育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陈金星说。

  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6000亿元。根据《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是1万亿元。

  白宇飞认为,中国冰雪产业已步入成长黄金期;借冬奥之机,冰雪经济将成为撬动内需的新亮点、中国国际交流的新名片。

  范军也有学生在国际上取得了成绩,这让曾为国争光的他很欣慰。“运动员总是很坚持,我想用这种态度和同行一起探索出更好的产业模式。”


责任编辑:秦楚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