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收获满满 第三届全国团餐大赛鸣锣收金

2021-11-11 20:21:45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897 分享

中国商报(记者 王者嵩)“团餐大赛对于进一步提升国内团体膳食服务单位综合创新能力,促进团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月10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全国团餐大赛”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鸣锣收金,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佟琳在出席比赛颁奖仪式时,对记者这样说。

图1.jpg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佟琳指出:“团餐大赛对于进一步提升国内团体膳食服务单位综合创新能力,促进团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郑爽/图)

全国团餐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据本届大赛评委之一、中国烹饪大师侯玉瑞介绍,该项赛事脱胎于第八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的团餐项目。本次大赛要求以企业为报名单位——从事团餐服务的餐饮企业、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生营养餐企业或相关科研单位,最终大赛集结了来自全国的27支参赛队伍,每支队伍由一名领队、三名操作员组成,领队和实操厨师则为该企业的在职厨师、营养师或研发人员,其中领队需具备营养师或食品安全员资质或需具备相关学历及资质。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比赛现场气氛紧张,“文武兼备”的参赛选手们积极应战。(郑爽/图)

严格的考核标准也对各位参赛选手提出要求——“文武兼备”。记者注意到,比赛现场气氛紧张,各参赛队伍一站到操作台后,就很快调整到“作战”状态,备餐、切配、烹制、清洗、整理等逐项展开,选手们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凸显“团”的意义。“与前两届相比,本届团餐大赛的作品更加精细化。”作为大赛总裁判长——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张元松对本次大赛给予很高评价。而在侯玉瑞大师看来,这次大赛的组织水平也很高,“涌现了一些非常有经验、有水平的团餐企业。”他举例说,有一支参赛队伍一进入赛场,队员们就分门别类地摆放各种器具,并做好标识,展现了非常高的职业素养。

图5.jpg

评委们对每款菜品认真评判。(郑爽/图)

据佟琳副会长介绍,疫情之后,团餐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其中学生餐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是《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颁布的意义所在。此外,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团餐也是影响全民大健康的重要因素,“团餐前景广泛,做好团餐既符合行业的发展,对于国民健康的发展也能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佟琳副会长指出。

在张元松大师看来,做好学生餐非常考验制作者的水平,要在利润很薄的情况下保证食材的质量、荤素结合、营养科学。他告诉记者,过去团餐在人们心目中就是大锅饭,但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供应链的发展,团餐也越来越精细化,在营养搭配、口味特色、外形美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正餐菜品所有的创新手法,都可以应用于团餐的制作中。”

图6.jpg

图7.jpg

团餐也越来越精细化,在营养搭配、口味特色、外形美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郑爽/图)

张元松大师还指出,除烹饪技艺之外,制作团餐的团队管理也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对人员的管理、对成本的精准核算等,这从本次比赛对于参赛队伍全面且严格的考核项目即可看出。”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本届大赛要求各参赛队伍要在130分钟内制作完成小学生营养餐、成人商务套餐,每款作品一式两份。赛前,各参赛队伍需提交菜单设计电子版,其中包括主辅料、营养分析、制作方法及菜品特色等;经过实际操作后,还设有答辩环节,根据评委从食品安全、膳食营养等方面提出的问题给出回答。裁判员则要从菜单、现场答辩、厨房准备工作、食品安全、厨艺厨技、厨房管理以及作品呈现、口味等方面来对每一道团膳作出严格、合理的评分,这之中不仅涉及作品成绩,还有专业操作成绩和团体总成绩。侯玉瑞大师认为:“厨师懂营养、会核算,是推动团餐事业向前发展很重要的一环。”他还强调,“今后团餐大赛应该大搞、特搞!”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团餐大赛是“2021中国餐饮供应链与新零售博览会”上一项重要内容。在比赛现场,由于团膳的整个制备过程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引得不少专业观众、普通消费者纷纷驻足,近距离感受发生在团膳服务领域的变化。虽然无法一尝究竟,但观众们对出品的各式菜品不忘品头论足。除了漂亮的造型、合理的荤素食材搭配外,精致的器皿也提升了团餐出品的效果,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感。而萌萌的熊猫饭团、别致的食雕等吸睛之作,也让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据悉,本届大赛是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烹饪协会团餐委员会承办,得到了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瑞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东沁鑫科技有限公司、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及各省(区、市)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汪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