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大视频平台相继宣布停止VIP会员的超前点播服务,受到不少用户好评。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在视频平台上看剧、刷综艺成为许多人的休闲方式,但页面不停弹出的广告却令人生厌。受视频平台“买会员免广告”的营销宣传诱导,不少用户希冀以花钱购买VIP会员卡的办法规避广告。但现实情况却远没有说的那么美好。即便是用户付费成为VIP会员,仍不能有效摆脱“广告”袭扰。其插播手段无非是换个“马甲”的老套路:“非会员看非会员的广告,VIP会员看‘专属推荐’广告”。“免广告”的承诺形同虚设,既侵害消费者利益,也重挫视频平台的社会公信力,亟须规范和矫治。
其实,仔细翻看视频网站的会员协议,各家平台都默认了此类情况并加以说明,有的甚至列出了多达12种将有的广告形式:“在使用VIP会员服务的过程中,仍将接触到以各种方式投放的商业性广告,包括但不限于贴片广告、开机广告、创意中插广告、跑马灯广告、片尾广告、植入广告、弹窗广告、暂停广告、原创大头贴、口播标板、前情提要广告、创可贴广告等。”还有的视频平台也在会员协议上标注了:“由于部分版权方有特殊要求影片或电视剧提供的广告服务。若非片头广告,不在会员免广告特权范围。”这无疑是在玩文字游戏,是对消费者的忽悠和蒙骗。
诚实守信是包括视频平台在内所有商家的经营底线。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商家取信于用户的基本职业道德。说好的“免广告”,就当有诺必践、说话算数,并且是不设前提和毫无保留地免除所有广告。尽管广告和会员都是视频网站的收入来源,但两者之间却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矛盾”关联;既然选择把“免广告”作为会员条件,就当从容地舍弃掉部分广告收入。试图以说一套做一套的“免广告”来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两头获利,显然是一种杀鸡取卵、见利忘义、因小失大的短视行为。
购买会员看剧,实际上也是视频网站与受众达成的双方协议。网站在设置广告时理应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平台方以“打擦边球”的隐秘手段,既诱导消费者购买会员,又刻意逃避告知义务,并在观影过程中以技术优势插入广告,这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不尊重用户、不信守承诺、不敬畏法律,一味凭强势地位玩“霸王条款”,不仅会遭遇消费者用脚投票地选择离弃,更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依法惩戒。对这种名不副实的“买会员”套路,有关部门应依法整治,督促视频平台规范运营,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张玉胜 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