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升级银行评级规则强化监管底线思维

2021-10-21 09:16:58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200 分享

面对现有4000多家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尽早控制与防范金融风险发生?银保监会近日出台升级版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以下简称评级办法),将对所有各类商业银行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评级打分,并根据评级结果进行分类监管,以及早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累积。

监管评级是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监管流程中处于核心环节和基础性地位。近年来,商业银行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外部环境及监管重点发生较大变化,金融业跨界、混业、跨域经营等特征日益突出,金融风险的隐匿性、传染性、外溢性进一步增强。原先的监管评级规则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监管工作需要,导致一些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严重不足、发生重大涉刑案件、财务或数据造假严重等问题,重大负面因素严重影响商业银行机构稳健经营,导致风险化解明显不力。

因此,银保监会发布评级办法是对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规则的升级。评级办法包括评级要素与评级方法、评级程序、评级结果运用等,从总体上对银行机构监管评级工作进行规范,充分发挥监管评级在非现场监管中的核心作用和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与原先的规则相比,评级办法在“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评级工作机制,增强规范性和客观性”“完善评级内容和方法,提高灵活度和适应性”“加强结果运用,切实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使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对已暴露出的风险,及时清除风险隐患,跑在系统性风险的前面。

笔者认为,升级评级办法将带来诸多利好。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完善商业银行同质同类比较和差异化监管,合理分配监管资源,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新的评级办法来看,不仅突出公司治理的作用,将管理质量要素修改为“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引导银行将改进公司治理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治本之策。而且强调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增加“数据治理”要素,把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为评判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性因素。

另一方面,合理体现机构差异化状况,增加机构差异化要素,据此实施差异化监管。评级办法对评级结果级别还可以采取限制规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对已经出现信用危机、严重影响银行消费者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及金融秩序稳定的银行,应稳妥制定实施风险处置方案,按程序依法安排重组、实行接管或实施市场退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此次银保监会升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充分反映当前银行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增强监管评级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评级办法根据银行评级级别的高低,更要关注评级较好银行可能存在的弱点和风险苗头,加大监管跟踪和风险提示;也要对评级较差银行及时采取风险纠正措施,注重“早期介入”,避免风险恶化、蔓延,防止风险隐患演变为严重问题。总之,监管评级规则再升级,必须依规则,更加牢牢地守住商业银行监管底线。(胡建兵)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