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18载终圆梦 浙东引水工程照亮“共富路”

2021-10-10 10:47:28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3,238 分享

中国商报浙江报道(梅林蓉 记者 陈中志)浙东地区是浙江省经济社会最发达地区之一,但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水利专家提出“把富春江水,引向绍宁平原及舟山海岛”,这一“浙东引水梦想”在2003年驶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浙江省委省政府研究决策并谋划建设浙东引水工程,为解决浙东地区的缺水问题开出良方。

2021年6月29日,这项“超级引水工程”全线贯通——作为浙江有史以来跨流域最多、跨区域最大、引调水线路最长和投资规模最大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它以杭州萧山枢纽为起点,引富春江水,分南北两路并行,北线经曹娥江到慈溪,南线则经曹娥江到宁波以及舟山——真正实现“一江春水向东流”。

1.jpg

浙东引水工程总布置图

18载的艰苦奋斗,改变了浙江水资源时空分配格局,破解了浙东地区缺水难题,重构了浙东经济发展水脉,更擦亮了浙江共同富裕的鲜明底色。

“幸福感满满的”

从空中俯瞰,中国第一河口大闸、浙东引水工程的枢纽工程——曹娥江大闸宛如一条巨龙横卧江口。

大闸建成前,曹娥江时常出现海水倒灌、泥沙淤积、内河成涝等水患问题,沿江人民饱受灾难。

2008年,随着曹娥江大闸28扇闸门落下蓄水,大闸功能性建筑全部完工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至此,曹娥江河口告别了千年来的涌潮之灾,开启了崭新的河湖体系。

绍兴市马鞍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副主任葛越峰,曾经大闸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大闸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对此深有感触。“大闸建成运行后,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特别是给马鞍街道安全提供了坚强的屏障,提升了防灾能力。”

据悉,今年“烟花”台风期间,曹娥江大闸预泄1.46亿立方米,排水9.06亿立方米。正因为这道安全保障,让葛越峰所在的马鞍街道面对“烟花”这样的极强台风时“有了更多的底气,更大的安全感”。

值得一提的是,曹娥江大闸作为浙东引水枢纽工程,使萧绍平原和姚江平原连成一体,为沿江两岸地区引来了“一江活水”,不仅解决了缺水之痛,也使得周边区域水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得益于浙东引水工程,越来越多的像滨海热电、远东石化等大项目落户绍兴,促进绍兴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行走于曹娥江畔,曹娥江大闸周围镶嵌着十二个文化景观,水文相融、水景相衬。雄伟的水工建筑、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壮美的钱江潮观景地、无处不在的水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大闸景观。

“有这样一个风景好、配套好、水文化浓厚的休闲去处,真当幸福感满满。”葛越峰说。

“吃下一颗定心丸”

西排安姚江,东引济甬舟。

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是姚江流域防洪排涝治理和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姚江流域洪涝灾害和宁波、舟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关键性工程。

2.jpg

浙东引水上虞枢纽现场负责人张烨栋(受访者供图)

浙东引水上虞枢纽现场负责人张烨栋向记者介绍,“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是通过控制通明闸流量,减少了余姚上游上虞的来水,并通过上虞枢纽将上游涝水排入曹娥江,一路经过曹娥江大闸强排入钱塘江。”

2013年“菲特”台风期间,余姚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市民生活深受影响。而今年,台风“烟花”肆虐之下,姚江上游西排工程扛起姚江排涝大旗,有效减轻了余姚的压力。上虞枢纽排水近4000万立方米,结合四明湖水库等联合调度,降低余姚水位约30厘米,在过程降雨量超“菲特”台风的情况下,余姚受灾损失仅为“菲特”台风时的十分之一。

水利工程的建设,给生活在姚江边的市民带来了切实的安全感。余姚市民陈先生说:“13年‘菲特’台风,余姚主城区到处都是水,水已经没过了汽车的座椅,我的车当时就报废了。但是今年台风‘烟花’雨量更大,却没有发生积水情况。”在他看来,“西排工程给余姚人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余姚市西北部,余姚正大(中泰)生态园深谙浙东引水工程之益处。荒芜的滩涂盐碱地摇身变成生态园,是在2013年浙东引水工程引曹北线贯通之后。

据总经理谢达聪介绍,通过浙东引水灌溉,加以公司的改良措施,生态园土地的盐碱度三年内便降到了千分之一左右。原来荒芜的盐碱地种上了水稻、西瓜、榨菜等,变成了余姚市民名副其实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生产基地。“水稻单季产量达到1200斤,已经基本达到中产土地的水平。”

远处,秋风拂过,一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而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问慈哪得清如许”,行至慈溪郑徐水库。水光铺展开去,望不到头,青葱在畔,尽显江南灵秀之美。

初见慈溪,外人似乎体会不到浙东引水之前当地人的“用水痛”。虽拥有长达76公里的海岸线,却无过境大江大河,也无充沛水源储备条件,水资源先天条件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495立方米,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

“2003年干旱时期,河网里的水接近枯水位,而今年春天干旱情况比2003年更加严重,但河网用水、工农业用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得亏浙东引水的重要支撑保障。”慈溪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胡守寓介绍。

3.jpg

慈溪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胡守寓(右)(受访者供图)

自2004年以来,慈溪先后实施余姚梁辉水库引水、下姚江应急引水、绍兴汤浦水库引水、浙东引水等四大境外引水工程,工程直接投资超过18亿元,每年可外引水资源总量达到3.33亿立方米,其中饮用水9300万立方米,河道引水2.4亿立方米(浙东引水)大大缓解了全市用水紧张的状况。

而郑徐水库作为浙东引水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曹娥江引水工程的主要接纳体,能够调蓄年引水总量达2.4亿立方米的境外来水,库区内水体不仅可供应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及河道环境用水,还能置换出优质水源,实现优水优用。

问慈哪得清如许,唯有活水引进来。如今,浙东引水不光解决了慈溪人的用水问题,还成为慈溪美丽河湖创建生态用水的重要来源和水量保障。2019年以来,慈溪陆续创建伏龙湖,上林湖、灵峰浦、潮塘横江等省市级美丽河湖,大大增加了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再也不愁缺水了”

缺水,是舟山的一块“心病”。地处海岛,山低源短,无过境客水,水资源全靠降水补给,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

身为土生土长的舟山人,在舟山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叶珊君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用水,是定时定量的。“那时候大家都是需要拿桶排队去接水。夏季晚上8点到9点是供水的时间,忘记接水了,第二天就没水用了。”

这样的场景,很多老舟山人历历在目。1995年、1996年舟山大旱,全市3000多座水库、山塘干涸,河道龟裂,因为缺水,只能从宁波、上海一船船装水到岛上,限时限量供水,维持老百姓的生活。

为缓解舟山缺水现状,大陆引水工程应运而生,并被纳入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了舟山的缺水难题。市民的生活用水得到保障,企业的供水能力也大幅提高。

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水产品深加工、贸易、及海洋生物制品研发,该公司是舟山水产行业的用水大户。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供配电主任马良华说:“20世纪90年代,舟山一到夏季就会遭遇缺水。为了让水于民,会对我们用水进行制约,时不时进行停水,我们就没办法生产了,有时候有订单也没办法接。”自2003年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建设以来,因缺水而制约公司发展的情况不复出现。

去年,作为舟山市大陆引水三期工程重要项目的大沙调蓄水库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这标志着大沙调蓄水库正式使用。站在水库旁,舟山市水务集团党委委员孙平军介绍:“从宁波姚江取的水经过海底管道,一路往东进入水库。大沙水库总库容是888万立方米,蓄满后可以供应舟山一个月左右的生活饮用水。”

这对于以前的舟山来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的舟山人再也不愁缺水了。”孙平军说。

共同富裕离不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水利的支撑与保障。

此前,浙江省水利厅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水利行动计划(2021-2025)》,提到构建完善浙江水网,以水资源空间均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浙东引水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浙江水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给更多群众带来福祉,也将给更多地区创造财富。

责任编辑: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