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

天津蓟州“三清两立”让集体资产“颗粒归公”

2021-10-08 14:55:24法治日报——法制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928 分享

清整并规范问题合同28013份,收回未在册土地21647亩,清缴承包费1.03亿元,这是天津市蓟州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整工作的战果。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传统农业大区,涉农信访占蓟州区信访的大多数,其中,又以一些村违法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资源问题占多数。从2019年3月开始,蓟州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合同清整工作,即清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理问题合同、清缴拖欠承包费;依法依规订立合同签署的规矩,问题合同重新订立(简称“三清两立”)。“通过这次清整,蓟州区涉农信访源头得到有效治理。以此为突破,在全区形成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蓟州区委书记贺亦农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党建引领确保方向清晰

据蓟州区区长廉桂峰介绍,在实际工作中,蓟州区委、区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公平正义,破坏法治权威,侵蚀着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此,2019年,蓟州区委借助全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强大威慑力以及天津村级组织换届的有利时机,主动破题,形成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的工作局面,一级督促一级,向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领域顽瘴痼疾开刀。

与此同时,由蓟州区委政法委牵头,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专班,在区委直接领导下,谋划清缴整体工作,出台相关措施,研究解决重大事项与重大难题。

“在清缴工作的关键时间节点,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及时到现场,问询难点、梳理思路、把关定向、持续推动,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为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蓟州区下仓镇少林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国忠说。

组织保障及时跟进,也是蓟州区的有力抓手。

“这项工作开展前,我们对全区949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政策培训,讲明政策,讲清利害,理清思路;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对26个乡镇全程动态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有序跟进。”蓟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占亭认为,组织保障能最大程度做到奖罚分明。

制度跟进确保标准统一

“本次清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什么是问题合同?”“什么是隐性合同?”……这些问题都可在蓟州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整工作政策解答17条》(以下简称政策解答17条)中找到相应解释。

合法合规、合情合理,是蓟州区清整工作的关键词。

在清整工作筹备阶段,蓟州区合同清整领导小组通过走访调研、征求镇村两级意见,组织全区政法机关对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商讨,最终形成政策解答17条。“坚决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规范问题,维护农村的公平正义,是我们基本的出发点。”蓟州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曹洪敏认为,政策解答17条依法产生、简明实用、便于操作。

一手抓清理整治,一手抓标准建设,是蓟州区的又一做法。

蓟州区从法律适用角度,针对规范合同制订、承包费收缴程序,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式样,做到统一标准,不拖泥带水。根据这份合同式样,全区清整并规范问题合同28013份,其中口头合同6318份、承包费过低合同2137份、未履行民主程序合同3548份、条款不完善合同2330份、承包期过长合同1265份、其他合同12415份。

多方参与确保工作合力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是蓟州区此次清整工作的经验之一。

为保证政策传播到位,蓟州区通过“村村通”广播,每天早中晚3次定点定时循环播放“三清两立”通告、问题合同概念,做到家喻户晓;在清理规范环节,让群众深度参与,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合同。“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围绕保障绝大多数群众利益展开的,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蓟州区下仓镇大李各庄村村民大刘说。

在群众的支持下,5803份“隐性合同”露出真容,21647亩未在册登记土地被收回。

据了解,蓟州区坚持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贯穿合同清整全过程,通过统筹区纪检、组织部门,协调区扫黑办、公安、检察院、法院、规划国土等力量,依法开展“拔钉除障”攻坚行动,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集中对长期把持村级合同账目、强行霸占农村土地资源、故意设障阻碍党委政府工作、藐视对抗法律拒不执行的重点人员进行重点打击;出台《严禁公职人员干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查、承包合同清理及承包费清缴整治工作的通知》,第一时间严肃查处并通报曝光村干部与其他党员干部涉嫌违纪的案件。截至8月31日,蓟州区共处理强占土地案件35件、拒绝交出合同账目案件23件、拒绝缴纳承包费案件356件,执行案件275件,一批多年未解决的难题得到有效化解,群众拍手称快。

贺亦农表示,蓟州区将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不断完善“六步三要”决策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做到镇村两级党组织的领导、依法依规办事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展示蓟州全面依法治区新形象。(记者 张驰)

责任编辑:辛文

参与讨论

请登录后讨论

提交评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