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贵州报道(记者 谢忠义)7月19日,“物联网标识体系Ecode标识应用指南(电线电缆)”国家标准编制工作暨首批应用Ecode码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启动会在贵州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部主任李燕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联网研究室主任李健华、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斌等标准编制专家出席并致辞。
会议现场
李燕霞在致辞时表示,自2017年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电线电缆行业质量监管,行业整体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协会在调研行业发展情况后,推动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质量追溯平台,平台涵盖了电线电缆标准工艺定额共享、防伪、在线监测、质量管理等内容,旨在用数字化战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质量工作部主任李燕霞
李健华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设有47个地方分支机构。2015年发布了国家第一个物联网标准——Ecode编码,形成了一套包含13项国家标准的物联网标识标准体系。中心于2019年12月与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Ecode标识在线缆行业中的应用。并将做好技术支撑工作,让线缆行业质量追溯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用标准语言去引领、提升行业发展,探索出中国工业产品质量追溯的道路。
据了解,去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2020年第四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将《物联网标识体系Ecode标识应用指南 第2部分:电线电缆和光纤光缆》列入了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在标准起草单位的牵头下,通过前期调研、行业数据收集等,整理汇编了标准草案,同时积极推动行业首批20余家企业开展Ecode标识“先行先试”工作。推动行业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助力行业产品质量提升。
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浩杰
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浩杰在致辞时表示,固达作为全国电线电缆行业首家Ecode码试用单位,于2019年将Ecode码应用在生产全过程中,公司建立了全面的质量追溯体系,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及流通全过程进行信息整合并写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产品实现了信息可追溯,相当于给产品建立了电子身份证,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提升了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与会代表参观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前往参观了Ecode码全国首个应用企业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多位专家作主旨演讲,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毛庆传介绍了“Ecode码在线缆中应用技术研究前期工作”,首批Ecode码应用企业金杯电工常务副总经理唐桂良介绍了应用情况,上海缆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飞介绍了线缆行业质量追溯体系数字化保障能力建设相关情况,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阿兴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标准草案的有关情况。与会专家围绕标准起草的必要性、标准草案文本、后续工作计划安排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标准的编制,对助力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与会专家讨论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并全面启动标准制订工作,同时举行了首批应用Ecode码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启动仪式。
与会代表在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参观时,查看产品喷码情况。
据悉,本次会议由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固达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上海缆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国家特种电线电缆质量检测中心、贵州省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贵州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国家电网辽宁省电力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广东、山东、湖北、河北、浙江等地电线电缆行业协会,远东电缆、江苏中天、江苏亨通等多家行业企业代表100余人参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