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推进“两圈四街”建设 发展首店首发经济 设立离境退税街区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英雄之城武汉再聚力

2021-07-17 16:29:34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5,032 分享

中国商报湖北报道(记者 付磊 文/图)“九省通衢”武汉作为中外闻名的商贸之都,自古以来就享有“货到汉口活”的美誉。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提升武汉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潮流引领度、政策引导度。

WechatIMG2.jpeg

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方案制订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培育形成两至三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智慧商圈、10个以上直播基地。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同时,培育一至两个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87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

方案围绕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集聚国际消费新资源、培育国际消费新业态、拓展国际消费新场景、营造国际消费新环境五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并分别指定了实施方案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推进核心商圈商街建设 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

方案提出,着力推进“两圈四街”等核心商圈商街建设,打造国际化商圈商街。推动航空路商圈、中南—中北路商圈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商业地标;推动江汉路、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汉正街改造升级,打造高品质步行街;推动武商梦时代、华润万象城、SKP等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打造新型标杆式购物中心。完善商业网点规划,推动各区建设一至两条(个)特色商圈商街,依托武汉音乐学院等特色院校以及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等创新园区,规划建设汇集新型书吧、餐吧、酒吧、咖啡吧、音乐吧的时尚生活街区。

重要2.jpg

武汉国际广场

推进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昌古城大黄鹤楼片区、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汉阳古城、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保护开发,完善旅游、餐饮、住宿、娱乐、影视等业态布局,加强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旅游衍生产品开发推广,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打造文化旅游地标和名品名牌形象展示窗口,建设国际范旅游景区。

发展首店首发经济 集聚国际消费新资源

方案提出,发展首店经济,持续发布武汉首店地图,引进品牌首店和全球知名品牌,培育武汉本土潮牌潮店,每年新增国际国内知名首店、潮店、旗舰店100家以上;发展首发经济,做强长江灯光秀、武汉国际时装周等新品和高端品牌专业发布平台,吸引支持国际知名品牌、国内新秀潮牌、原创设计师品牌和制造业知名品牌等在汉首发首秀;鼓励全市企业加大海外直采力度,增加国际优质商品供给,加快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陂区等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在天河机场及重点商圈商街设立离境退税街区,布局市内免税店两至三家;支持发展内外销“同线同质同标”产品,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武汉造”自主品牌,培育“武汉名品”150个;推动老字号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培育一至两条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集聚效应的老字号特色街区;加强旅游商品开发,打造10个以上全国知名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开发一批特色“武汉礼物”“武汉伴手礼”;支持发展“网红经济”,聚焦购物、休闲、文娱等场所,动态评定100个网红打卡地。

重要3.jpg

武商亚贸广场购物中心

大力开展招展引会,实施会展品牌“四个10”发展计划,引进10个以上知名展会品牌,支持10个品牌做大做强,培育10个品牌提档升级,引导10个品牌加快成长。力争到2025年,举办展会节事数量达到1000场次,展会面积突破600万平方米,具有全国影响力展会达到10个以上。

用好国际友城大会、江汉路世界馆等国际化平台,推动更多国际经贸机构和市场主体落户武汉。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友谊博览园、上合组织民间活动“友谊之家”、中非创新合作中心,筹办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

发展智慧商圈跨境电商 培育国际消费新业态

培育发展零售新业态。推进新零售之城建设,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升级,支持商业街区、购物中心智能化改造,中心城区各培育一至两个智慧商圈和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覆盖,鼓励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布局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智慧4S店等智慧门店,培育新零售示范应用场景100个。推广社交电商、直播卖货、共享经济、云逛街等新模式,培育直播基地10个以上,引育有影响力的MCN机构50个以上。

重要4.jpg

湖北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仓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硚口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跨境电商示范产业园,加快建设武汉天河机场、汉口北、新港空港综保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跨境电商功能园区。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服务企业,集聚全球生态链企业100家以上,培育交易额超亿元跨境电商企业80家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年均增长80%以上。

重要5.jpg

辛亥革命博物馆广场

壮大新型消费市场主体。开展“招商引贸”,积极引进商贸领域国内外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新型消费龙头企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售企业、电商平台企业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达到320家。加快推进武汉商贸集团等大型商贸国企创新转型,支持汉口北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武汉国际贸易城。

重要6.jpg

首义广场

发展文旅体育康养消费 拓展国际消费新场景

方案提出,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4A级及以上景区10个,新增100家三星级标准以上酒店;打造十大体育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规划建设国际医美产业集聚区,建设6个康养小镇,将中医理疗产业打造成居民消费新热点;鼓励餐饮业创新发展,培育打造15条以上特色美食街,创建绿色餐厅200家以上;推进便利店、餐饮、家政、菜场、药店等社区商业提质扩容,全市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达到6000家,设计开发10条知名“夜游江城”线路,建成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一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通过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培育壮大康养消费、充分激活餐饮消费、加快发展信息消费、提升便民消费品质,拓展国际消费新场景。

加快区域消费一体化发展 营造国际消费新环境

建立消费者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在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区试行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落实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境外旅客来汉消费提供便利;发挥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引领作用,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各城市在商贸、会展、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等重要消费领域的合作,促进优质消费资源协同共享,共同做大做强中部消费大市场,增强国际消费辐射力;会同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联合策划开展旅游推介和大型消费促进活动,携手推出跨市旅游线路、城际旅游包机(专列)等,促进区域消费联动。

重要7.jpg

武汉国际时尚中心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全市经济总量和消费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十。据武汉市商务局局长姚彬介绍,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4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46倍,年均增长9.9%。此外,该市还在交通、产业、金融、科教、文化、旅游、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姚彬认为,武汉市完全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该方案具有目标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对标国际;促动循环,拉动经济等的总体特征。具有时代性、国际性、引领性、区域性等的基本特色。”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该方案的意义还在于,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一次大变革,是国际消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是本土消费理念的一次大提升。“为此,需要制定出台系列配套政策,需要科学论证各项指标内容,需要保持武汉消费文化的本土特色。”

2019年,武汉市出台《全市加快新消费引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去年完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申报方案。在此基础上,该市按照商务部“鼓励各地大胆创新、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的要求,加大创新探索,积极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研究制订了《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武汉这座国际消费门户城市,必将成为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消费集散核,辐射带动一批区域消费中心的建设,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国际国内消费大循环中的关键一环、重要一极。

英雄的武汉人民享受国际化消费便利指日可待。


专家点评:

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有个性化措施

叶青

今年以来,国内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潮,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西安、郑州、南京等20多个城市,计划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来推动消费升级。

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围绕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集聚国际消费新资源、培育国际消费新业态、拓展国际消费新场景、营造国际消费新环境五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到2025年,武汉将培育形成两至三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智慧商圈、10个以上直播基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5000亿元;培育一至两个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87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

这些目标都是可行的,但是大多数的措施与其他城市无异,关键是要在采取共性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个性化措施,挖掘独特的优势。

在武汉周边800-1000公里范围内,武汉是最大的城市。借力高铁,很多消费项目会有更多的支持者,建议以高铁的建设推动建设消费中心。每个周末,通过高铁都有大量的广州人到长沙消费。目前,京广高铁、武十高铁是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明年上半年,郑万高铁、黄黄高铁通车,武汉到重庆、到上海可以实现全程时速350公里。五年之后,西十高铁、部分沿江高铁通车,武汉至西安等时速达350公里,到重庆、上海的距离更短。

因此,提出两个建议:武汉要发展有个性的夜经济、体育经济。

7月6日,携程发布《2021上半年旅游夜经济报告》。在夜游目的地TOP10中,洛阳、上海、深圳、广州、西安、武汉、杭州、北京、三亚、成都顺利入围。 武汉除了夜游长江之外,夜游黄鹤楼等也有贡献。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比起白天,上海的夜晚华灯闪烁,璀璨绚烂,更多了一丝妩媚。上海有十大夜景,外滩、陆家嘴、南京路步行街、豫园、迪士尼小镇、苏州河畔等,与上海一比,武汉有许多夜游资源没有开发出来。在已经到来的暑假市场中,夜游会成为大批游客的出游之选。

我一直建议,武汉要打造“沿江”“沿河”“环湖”(比如东湖、沙湖)夜经济带(圈)。武汉发展夜经济的条件非常好,在江边吃晚餐,再看长江灯光秀已成为一种时尚。江边的餐厅,时常爆满。建议把灯光带往长江上下游、汉江两岸延伸。武汉的沙湖、东湖夜景也很美,能不能搞环沙(东)湖夜经济圈?现在环沙湖已经出现不少餐厅、茶馆,还缺乏酒吧一条街等的业态。东湖绿道的夜景很漂亮,就是周边吃饭的地方少了。

成都大江大河不多,但是,一段小小的护城河都成为宝地。九眼桥,号称成都第一的夜幕景点。九眼桥原来的名字叫做宏济桥,由于桥下面有九个孔,后来就被人叫做九眼桥。九眼桥的美,主要是在夜晚。在九眼桥附近还有一个酒吧一条街,也是成都夜文化的标志。我在1979年来武汉读书时,武昌的巡司河就不好,现在花了45亿元,终于成为一条景观带,也应该打造夜经济带。

建设体育之都。方案还提出,武汉将积极申办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将武汉国际渡江节、武汉马拉松、WTA武网公开赛打造成为国际顶级体育赛事;举办国际体育赛事10项次以上;打造十大体育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武汉的体育,目前离不开赛马、渡江(湖)、网球。借力高铁,也是大有希望。

顺着体育,可以往健康、医疗、疗养方向发展。现在,武汉的新城区,也有不少三甲医院。蔡甸区的索河镇又有温泉了,这些都是新的机遇。

(作者为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胡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