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碳市场建设离不开顶层制度设计

2021-07-16 08:57:54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954 分享

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已箭在弦上。近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将在7月择机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机制和平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交易将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已成为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

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全国碳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从“十二五”试点先行,到“十三五”筹备全国市场,全国碳市场建设蹄疾步稳。按照目前设计规模预测,全国碳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左右,如考虑到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企业应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及早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实施节能减排计划、完善碳资产管理体系,从而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笔者认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需以政府的顶层设计为依据,自上而下地构建控排体系,包括构建统一的市场规则,明确统一体系下的各级主管机构监管职能,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核算体系。推动“总量控制交易”机制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交易机制作用,鼓励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形成市场流动性和有效的碳定价机制,充分发挥碳市场金融属性。

在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营中,根据碳达峰目标,要加大力度支持自愿减排市场、碳普惠市场的发展,并逐渐与强制减排市场互联互通,推动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复合型碳市场格局。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在配额分配机制、核查工作、信用监管、联合惩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及早进行相关立法,从而使全国碳市场交易有法可依,推动各部门之间形成协调机制,确保全国碳市场各项政策的长期稳定。

我国碳市场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买卖配额,而是用经济手段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减排。减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实现减排的成果效益。面向“十四五”,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纳入、从启动交易到平稳规范运行,全国碳交易体系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碳价信号,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实现“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中国承诺。(特约评论员 吴学安)

责任编辑: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