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共享充电宝涨价”有关的话题屡上热搜,不少消费者感叹失去了“充电自由”。这背后是谁在推动价格上涨,企业如何更好续航,如何进一步维护消费者利益?
在资本助推下,共享经济似乎有些变了味儿。今年的共享行业因为涨价问题,曾多次被官方点名,“集体价格上涨的背后,虽然有资本变现和资金回笼的压力,但把割韭菜的镰刀伸向消费者,割得太急,吃相实在有些不雅……”
从诞生至今,围绕共享充电宝的讨论几乎从未中断过。在其发展之初,除了便利消费者的优势外,新出现的共享充电宝也面临着商业模式上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是否是通过培养消费者习惯,在形成一定用户规模后,用涨价等方式盈利。
纵观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过程,存在“吞金之争”现象。早期,各大平台商家为抢占市场和用户,不惜一轮又一轮地重金投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投资方间的“吞金之争”,而此时消费者享受的服务是免费的或低价的。目前阶段,市场格局渐次形成,投资方、运营方开始回拢收益,“补涨”成为必然。
说到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是共享充电宝商业变现和市场盈利因素的驱动,任何一个行业竞争之后必然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是如此,涨价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共享充电宝涨价的主要推动者是平台。而现在,随着共享充电宝定价机制的变化,店铺也有了一定的定价权。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客服人员对收费标准解释称,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商家门店有不同的运营策略,商家需求不一样,运维成本也不一样,收费标准也会不一致。具体收费标准以设备和手机显示为准。
从市场规律看,使用要付费本无可厚非,但消费者更关心定价标准、定价透明度、用户选择权和服务质量。“充电又贵又慢”肯定是消费者无法接受的。需要提醒的是,快速涨价还可能透支共享充电宝的发展空间。另外,快充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增强也在缓解用户的电量焦虑,削弱用户对共享充电宝的消费意愿。在共享充电宝持续涨价之下,不少消费者只能逐渐降低充电宝的租借频次,养成自带充电宝的习惯,这样最终会导致用户流失,损害行业利益。
行业走过蛮荒后只顾着收割,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毁“钱”途。共享充电宝企业应瞄准品牌发展的“生命时长”,只有把眼光放长远,牢牢抓住用户并服务好客户,才能不断拓宽更多发展渠道。说到底,共享充电宝要真诚服务于消费者,给用户续航也是给企业发展续航。(林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