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关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片绿叶带富一方百姓

2021-04-12 14:25:08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500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福建报道(记者 林茂阳)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闻名中外的“茶乡”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是红茶品牌“坦洋工夫”的发源地。

经济效益逐步凸显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坦洋村将“坦洋工夫”这块金字招牌打得越来越响,产业越来越兴旺。近年来,坦洋村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新坦洋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品牌重塑等举措,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优势,“村、人、茶、文、旅”五位一体有机结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截至2020年年底,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5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52万元。

近年来,坦洋村党支部抓住乡村振兴发展契机,围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者协作中的沟通协调作用。还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支部牵头,全民入股”的工作思路组建“全员股份经济合作社”,吸纳村民资金或土地与经济作物折价入股,由村经济合作社经营,每年收入扣除经营成本后由集体和村民按股份进行分红,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集体资产,助推了产业发展。

“全员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坦洋村在合作社框架内成立了“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叶公司”,建立“红茶工坊”集体制茶厂,构建以“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品牌”和“共建共营、共营共享、共享共赢”为核心的统分结合型运营模式。现已整合村内35家茶叶加工厂及200多家农户家庭式小作坊,以统一的工艺标准、商标包装对外销售。

目前,坦洋村“全员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资金达180多万元,村集体入股茶园100多亩,村民入股茶园500多亩,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村民增收150多万元。

茶文化带动产业价值提升

福安市东方红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立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茶产业是坦洋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更好地推广市场,适应新需求,该村依托福安市茶业局在坦洋村开办的非遗技艺培训班,对100多名茶农和茶企工人进行培训,并每年组织茶农与茶企参加“坦洋工夫”杯斗茶赛,通过创新工艺,该村红茶品种从单一的菜茶发展到现今有十几个“三香型”品种。还通过品牌建设、技术优化、互联网营销等手段,不断提高“坦洋工夫”附加值。

不仅如此,坦洋村还突出打造“坦洋工夫”红茶发祥地、两次荣获(1915年和2013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三个第一”(红茶领域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第一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一个红茶国家标准)等“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促使品牌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并优化互联网营销等手段,让“坦洋工夫”再度“红”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坦洋工夫”专卖连锁加盟店网点有800多家。

此外,坦洋村还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当地资源、文化优势和产业特色,编制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坦洋村保护发展规划》和《中国福安·坦洋情意村策划方案》。围绕“情意坦洋、工夫坦洋、美丽坦洋”这一主题,致力打造集“党性教育、优势产业、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中国工夫红茶文化生态村。

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社口坦洋情意村,深入挖掘坦洋工夫茶文化内涵,推进茶旅融合、建设茶文化旅游路线,将茶文化、茶产品与白云山旅游产品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福安茶旅大文化格局,并以创建省级现代茶业产业园工作为契机,构建产业融合体系,延伸茶产业链条,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该村已着手对极具茶文化特色和地域色彩的古码头、古茶行、古横楼等进行修复整理,并对历史上传统制茶古茶具、古法银票等进行陈列展示。同时,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坦洋村在19世纪初期人口达8000余人,全村有50多个姓氏,清同治年间就出了四个举人,历史上遗留的商铺、钱庄、戏台、宗祠等旧址一应俱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丰富,这些都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 李立说。

截至目前,该村已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坦洋工夫”文化产业园的牌坊楼、茶文化主题公园、横楼花圃、完成了缆线下地工程、古街改造、启动了老字号茶行一条街和古码头周边环境整治和情意公园建设。

政策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茶,带给福安的不仅仅是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绿色生态发展过程中,通过融合,实现了脱贫攻坚、品牌创建、文化旅游的碰撞,铺开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画卷,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相依相生、和谐共荣。目前,福安市现有茶园面积约30万亩,2020年福安市毛茶产量2.84万吨,产值17.6亿元,综合产值90亿元。涉茶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的60%,农民人均收入的60%左右来自茶叶。

福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郑祖辉告诉记者,茶叶是福安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历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成立并多次调整了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坦洋工夫”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有力推进产业升级,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福安市提出要强力打造“坦洋工夫”红茶发祥地社口镇,发挥红茶核心区示范辐射作用,带动福安市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福安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标准茶园建设、“坦洋工夫”红茶标准化生产、品牌宣传推介、标准制定、新品研发、质量管控、技术培训、兑现扶持政策等。

此外,福安市还对该镇茶产业的智慧茶园、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基地建设,给予绿化、立面环境提升等四大项目的支持,推动茶产业以无公害、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借助福建省茶科所设在社口镇的优势,引进了金观音、黄观音、丹桂、黄旦等优良品种,发展生态茶园4100多亩,有效改良了茶叶品种结构。促使该镇为下一步福安茶产业品牌、品位建设及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起到龙头示范作用。

目前,福安农垦集团与福建联通共同搭建的全国5G农业智慧茶园示范区已落户坦洋村,5G、物联网、区块链、云服务等智慧农业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当地茶园。

责任编辑:刘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