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提升5G服务质量的通知,要求客观真实宣传5G业务及资费,公示全量在售套餐情况,不得片面夸大5G优势或优惠项目,隐瞒或淡化限制性条件。不得误导、强迫用户办理或升级5G套餐,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开通5G套餐、升级包等服务。
近来,误导、强迫用户办理或升级5G套餐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一些地方出现了用户如果拒绝升级5G套餐,现有的4G网速就会下降;有的运营商客服虽承诺资费不变,但在用户升级5G套餐后实际费用增加;有的经营商未经用户本人同意便将其升级为5G套餐;有的用户在升级5G套餐后,无法重新降回4G套餐……此时主管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运营商的市场行为,值得点赞。
可以看到,5G建设大提速,5G将成为电信运营市场创造新模式、形成新竞争力的重要分水岭。但不管5G如何改变社会和生活,只有普通民众融入其中,才能使5G更有价值。毕竟智能手机是消费者最先感受5G的终端,对消费者而言,如果条件允许,在自愿的前提下,适当尝鲜是可以的。不过,运营商不能误导、强迫用户办理或升级5G套餐,因为5G网络还没有真正实现全覆盖,一些地方还没有5G网络,如果经营商误导、强迫用户办理或升级5G套餐,不但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实惠,反而会让更多用户对5G失去信心。
让用户享受更多权益、体验到更好的服务,应该是电信运营商的初心。要让普通民众融入到5G中来,首要的一点就是让其消费得起。日前,三大运营商公布了各自的5G套餐资费,给出的最低套餐价是128元,最高的869元。表面上看128元的最低套餐价格不高,但这一最低套餐流量很多人觉得不够用。从这一点看,运营商应以用户利益为核心的逻辑出发,对没有选择新技术的用户体现充分尊重。如果“牺牲”4G用户的体验来为5G铺路,这从商业伦理来说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5G盛宴已开启,5G手机将对国内已饱和的智能手机行业带来巨大变革。要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融入到5G时代中来,不应该通过“被5G”来逼消费者成为5G用户,而是要用实惠的套餐、优质的服务吸引消费者用得起5G。
对于运营商而言,一是要切实维护用户权益,客观真实地宣传5G业务及资费,公示全量在售套餐情况,不能片面夸大5G优势或优惠项目,隐瞒或淡化限制性条件;二是要尊重用户的真实意愿,不得误导、强迫用户办理或升级5G套餐,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为其开通5G套餐、升级包等服务;无协议约定不得限制5G套餐用户更改其他在售套餐。确保在售的高中低档4G与5G套餐在线上线下渠道均承载销售,4G套餐查询、办理入口不得隐蔽设置等。
5G技术更加先进,有鼓励推广的必要,但不能以牺牲用户的获得感为前提。在接下来的推广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持续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将选择权留给用户。(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