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印发336号文——《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指南》。从此,“适老化”这个新概念就不断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也渐渐成为人们日常议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如称赞老旧楼房“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方便老年人下楼上楼,等等。然而,笔者以为,在老龄化社会中“适老化”应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更应多着眼点“小事”,事虽小,但与更多的老年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比如:乘坐公交车出行,车门台阶最底层,离地面较高,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上下车很费劲,不方便。国外好多年前公交车门就安有可升降的踏板,老年人往踏板上一站,随着踏板升降,上下车方便,省劲儿,还安全。大多数公交车进出站的地面,由于常年碾轧,地势低洼,下不大的雨雪,这些地方就存水。车进站,离马路牙子近了,不小心就浅水到乘客身上,远了,老年人上下车迈不过去,干着急!其实,将车站处的低洼地面,铺上点沥青,雨雪天不存水,问题就解决了。
还比如:药品说明书(包括药瓶、药盒上)的字体普遍很小,老年人看起来非常吃力,拿着放大镜,晃来晃去,也看不清楚。记得二三十年前,《中国商报》就曾以“说明书说不明”为报道主题,呼吁解决这一问题,时至今日,许许多多的药品仍是老样子。其实,这件事解决也不难,对药品的用法、用量及禁忌事项的说明,用大点字号的字,并加粗变异体或黑体字,老年人看起来就清楚多了。人老了,经常要看病吃药,药品说明书对指导老年人正确吃药很重要,制药业也应“适老化”,印制药品说明书时多为老年人想想。
据统计,到2018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户藉老年人近350万,占比上升到25.4%,超过1/4,每天有500多人加入老年人队伍。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的需求,有很多为老服务的“小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这方面的“小事”会越来越多。
古人云:“老吾老及人之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爱老年人就是关爱我们明天的自己。”这是现在人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其深远的核心意思都是:告诫年纪轻一点的人,人人都会有老的时候,应该关爱全社会所有的老年人,像关爱自己和自家的老年人一样……。有了这样的思想理念,全社会的“适老化”就会形成一种风气,其方方面面、各种各样小事的“适老化”,也会引起足够重视。(李守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