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原创>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肉鸽“飞”进千万家 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20-09-29 15:09:24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248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彤旭 文/图)好山好水好空气,肉鸽“飞”进千万家。食用肉鸽是广东地区居民的饮食偏好,也正因肉鸽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地千千万万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陈伟波在广东兴宁市经营一家集肉鸽养殖、产品加工、品牌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领导下,陈伟波在2016年建立了肉鸽养殖产业扶贫基地,13个省定贫困村在基地投入1642.32万元扶贫资金。通过建设扶贫车间(鸽棚)、种鸽代养、农光互补、融资贷款等产业帮扶模式,该市带动了717户贫困户发展肉鸽产业。

陈伟波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农光互补就是在鸽棚顶上安装用扶贫资金投入的光伏,这也是重点推行的立体扶贫模式,有四重收入。“首先,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能每年获得光伏的分红收益。其次,扶贫车间由贫困村的扶贫资金投入,再由我们进行承包,每年的分红也会给到农户。再次,许多贫困农户购买种鸽后不知如何养殖,我们为其提供种鸽代养服务,并进行产品回收。最后,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贫困户可在扶贫车间务农就业。目前,本地贫困户月收入最高能达7000-8000元,正常也有4000元左右的进账。”陈伟波说道。

截至目前,陈伟波的企业先后兴宁市的18个省定贫困村签订合作协议,惠及贫困户978户3339人。“2019年我们为贫困户分红共计超过100万元,到今年底,预计能将319.6万元的扶贫资金给到贫困农户。”陈伟波表示。

QQ截图20200929143524.jpg

为带动农户发展肉鸽产业,陈伟波的企业成立了农业创新孵化基地,为合作农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融资贷款担保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孵化基地与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定期聘请专家为农户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指导他们掌握养鸽技术。在融资贷款方面,采取从为贫困农户进行担保、发放贷款到对肉鸽产品进行回收的闭环管理,为农户排除了资金风险。

此外,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陈伟波介绍,三年多来,他的企业已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岗、清洁屠宰等杂工岗超过50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先后组织了三场面向贫困户的招聘会,让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而提到肉鸽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生活带来的变化,陈伟波更加津津乐道。“本地贫困户钟会权育有六个儿女,其中一人因遗传患有精神疾病,钟会权的妻子患有脑癫,全家仅腿有残疾的钟会权一名劳动力。之前他在外务工,月收入仅2000多元。一年前,他来到扶贫车间养鸽并承包了一些种鸽,就在上个月,他向我们展示了超过6000元的月收益。还有一个贫困家庭,女主人眼部残疾,曾以卖保险为生,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男主人在本地修摩托,生活十分艰辛。从事当地肉鸽产业工作六年后,该家庭已经能以劳动所得购买房子和车,可以说,肉鸽产业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

对于下一步的帮扶计划,陈伟波也早有打算。“接下来我们会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更好地帮助农户掌握养殖技术、提高培育技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目标。也要积极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开展产品的深加工,更好地进行品牌打造和推广,进而继续提高贫困户的收益。”陈伟波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马文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