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行业“疫”外火爆 如何延长生鲜电商的“保鲜期”

2020-09-28 15:34:30央广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683 分享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买菜不去菜市场,动动手机送上门。疫情期间,很多人将买菜的主场地从菜市场、超市转移到了线上。受益于此,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明显增长,这让市场再次看到了生鲜电商的潜力。不过,随着疫情的缓解,不少消费者又重回菜市场、超市买菜,生鲜电商如何维持“保鲜期”?能否将一时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生命力?

临近中午,北京市民孟先生打开手机里某款生鲜电商平台选购想要的蔬菜、鲜肉和水果。他说,此前很少用手机买菜,受疫情影响,现在几乎只在手机上买菜。

孟先生说:“疫情发生以后,家里买任何蔬菜水果都是在电商App上下单,因为不想去超市、市场跟那么多人聚集,尽量规避风险。在这些电商上买,选择更从容,也更安全。物流也很满意,一两个小时就能送到家。”

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生鲜电商行业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009万,较2019年春节增长91.46%,较2020年平日增长29.86%。2020年一季度生鲜电商行业较去年同期增长104.8%。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推广中心副主任王清表示,在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保障了供应,稳定了物价,安定了民心。

消费者养成在网上购买生鲜产品的习惯的同时,各大商家争取消费者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市民赵先生坦言,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他线上买菜的比例只占买菜总量的一半。

赵先生说:“有些商品线上选不到,只能去线下买;有些想马上送到的商品只能次日达,不能及时送上门,那肯定得去线下;有的商品规定只能买多少克,限制数量,但我想买很多,这个就不方便。”

货品不全、货源不足、送货不够快……这也是生鲜电商们最需要规避的短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表示,争取消费者比拼的就是价格、品质和速度。李勇坚表示:“今年这个特殊的情况,让生鲜电商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配送时效上,大家都在抢冷藏车;在价格上,必须要便宜能够吸引消费者,理解了这个大背景,就能理解为什么商家拼命抬高价格抢占资源。”

然而,伴随疫情的缓解、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不少人又重回菜市场、超市买菜。如何留住此前的消费者、实现持久稳定发展是摆在生鲜电商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叮咚买菜副总裁张奕说:“整个2月份,营收突破12亿,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疫情过后,能够把这部分新增的用户,牢牢地留在我们的平台。”

相关行业报告显示,生鲜行业平均毛利仅为15%左右,远低于化妆品等毛利较高的行业。而生鲜行业成本却不低。电商专家鲁振旺认为,低利润、高成本的模式意味着生鲜电商必将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存活的只有行业巨头。

鲁振旺说:“生鲜产品客单价不高,但配送成本很高,损耗率也高,所以这个领域必须要规模很大,供应链必须要非常稳定才能赚到钱。这对于生鲜电商意味着要进行大量的优胜劣汰,其实这几年一直也是在优胜劣汰的,只有巨头才能活下来。”

眼下,各家平台也在进行相应的“模式创新”。为了降低成本,一线城市普遍采用“仓店一体”“前置仓”等模式。鲁振旺分析,此类模式或将成为未来生鲜电商的主流。

鲁振旺介绍说:“目前,一些是店配方式,实际上它是开店的,本身也有顾客,可以通过店面把这些产品打包送到用户家里去,比如盒马鲜生等;还有一种通过‘前置仓’的方式把产品直接送到用户家里,比如每日优鲜等。这种模式考验的是供应链的强度,对订单量的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前置仓’和‘仓店一体’的方式整合起来可能会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国冷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生鲜电商模式的采购渠道认同感也将不断提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启动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陈萍透露:“今年农业农村部将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启动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长,2025年有望达到1.27万亿元。

(原标题:疫情之下生鲜电商行业“疫”外火爆 如何延长生鲜电商的“保鲜期”)

责任编辑:马文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