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人工智能培训市场乱象亟待整治

2020-08-07 10:37:1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944 分享

“学完Python,可以上天”“零基础入门,小白三天也能学会”……近期,社会上涌现出各种人工智能速成班,声称可以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实现人生的逆袭。但有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机构往往存在讲师资质参差不齐、学员简历造假、培训效果被夸大等问题。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热度很高的高科技领域,也是很多人就业、创业的首选方向。据预测,到今年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有效人才缺口将达30万。

在产业规模庞大、人才缺口较大、各种政策积极支持以及相关等企业为人工智能人才开出高薪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出现各种人工智能速成班并不意外,培训机构想利用人工智能热挣钱可以理解,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为了赚钱就无视道德和法律底线忽悠公众。

比如Python仅是一种计算机语言编程工具,只是人工智能的工具,并不等同于人工智能,却被夸大为“学完Python,可以上天”。再比如,有的人工智能培训班的销售人员在招生时声称培训是线下授课,“校区环境优美”。结果报名者在缴纳了不菲的费用后,体验的却是“线下视频课”。

针对培训市场出现的这些乱象,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跟进,以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目前看来,这类速成班大多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介入调查,对违法者依法依规进行处罚,这样才能达到规范宣传、规范市场的目的。

人工智能产业要想健康发展,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应该规范运行,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培训,也是这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有关方面能否针对此类培训中存在的讲师资质参差不齐、学员简历造假、培训效果被夸大等问题,拿出全面的治理方案呢?同时,有关方面还应向公众普及人工智能相关常识,这样既能避免公众被培训机构忽悠,也能促进人工智能产品消费。

当然,相关受骗者也应依法向那些不合规的速成班进行索赔。事实上,报名者与速成班是一种契约关系,如果速成班承诺的授课方式、名企内推、工资收入等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报名者可以欺诈、违约等名义追究速成班的违法、违约责任,这也是用法治手段惩治问题培训机构的有效方式。

无论是保护消费者权益,还是规范培训机构,抑或是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监管和引导,以及法治的护航。(特约评论员 冯海宁)

责任编辑:王蕾瑛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