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020-07-31 14:58:44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155 分享

重大投资领域向民企放开是激发企业活力、挖掘民间投资潜力的重要一环。近段时间,围绕进一步激发民资活力,从各部委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民间投资项目库也在密集出炉,吸引民资进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成为突出亮点。在系列政策支持下,民资加速集结。

在我国,非公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GDP,80%的就业由民营企业创造,50%的税收来自非公经济,民间投资在投资中的比重占到60%以上。民间资本已成为投资市场中“挑大梁”的角色。

随着简政、减税、降费、放宽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民间投资的大门已经打开,民间投资的活力不断被激发出来,但前方的路也并不是一马平川。应该看到,目前在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方面还存在政策制定落实、政府管理服务、市场环境建设、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的短板。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但有些要求没有完全落实或者说没有全面落地。有些法律法规缺乏配套的细则,没有相应的协调措施和配套措施;在政府管理服务方面,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了很多审批事项,大力精简办事程序和环节,但是目前办企业、搞投资面临的制度成本依然比较高;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一些地方土地贵、房租贵、税费高、人力成本高的情况依然存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企业自身发展方面,在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转型升级方面的储备,加上信息不对称,一时很难找到新的投资领域。

笔者认为,要想推动民间投资能量的充分释放,既要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又要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举措。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的契机,全面梳理既有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政策实施成效,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有针对性地解决束缚民企投资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降成本”,提升民企投资回报。从目前各地披露的经济数据来看,地方民间投资正在加速回稳,未来仍会有针对性的政策陆续跟进,如加快国企混改试点,加快政府产业基金市场化转型,继续清理涉企收费等。

从投资角度看,要让经济迅速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就是要提振企业家和各类投资主体的信心,稳定其预期,让他们愿意为未来投资,相信承担风险可以获得新的增长红利。如此,民间资本才能重新归位,尽展其能。“两新一重”是从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和增长结构特征出发所作出的战略性投资引导,通过市场机制盘活民间资本,把民间资本吸引到“两新一重”等重大投资项目领域,有助于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时拉动投资增速进一步回升。(吴学安)

责任编辑:王蕾瑛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