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确保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真实、准确,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核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的通知》。其中较引人注目的是,“电子竞技工作者”被纳入了“自由职业”的范畴。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电竞等就业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电竞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善,涵盖电竞培训、游戏开发、直播解说、人才管理、推广销售等。把电竞等“新就业形态”计入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不仅有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还有利于人们转变观念,转换思维方式,重新认识就业形势,尤其是重新认识那些有别于传统稳定就业方式的新就业形态。
电竞工作者是一种正当职业,并非单指那些“打游戏”的人。如今,电竞围绕赛事已发展出了更多的职业工种,包括电子竞技俱乐部层面、媒体及内容制作层面等。不过,作为新兴产业的电竞,却遇到了自身的发展困境:缺乏行业规范、标准建设不健全等,尤其是人才缺口巨大。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电竞从业人数仅5万人,人才缺口高达50万。同时,虽然电竞的发展势头较好,但许多人对于电竞产业依然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如认为电竞是年轻人玩游戏,吃的是青春饭,从业者学历并不需要太高等。近年来,高校也热衷开设电竞专业,但学科师资、就业渠道等是否匹配市场人才需要,仍有待检验。
发展电竞教育,需要制定一套标准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步发展学员的线上及线下教育,以此来保证教学课程的完整性;还可以在电竞教育加入网络技术,提升教学的技术含量。同时,高校提供的电竞教育需加强与现行电竞产业的精准匹配度。以电竞教育为入口,与业界广泛合作,积极为电竞产业提供专业、优秀的人才。
此外,面对电竞人才巨大缺口,在短时间内高校很难为行业输出数量可观的有效人才,这使得社会教育显得尤为关键。在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从业人员在从业前并没有与电竞相关的工作经验,也没有在学校中学习过电竞知识,很多人能够达到今天的高度,是依靠自己在电竞行业中的自主学习,大众层面的印象和认知还是模糊的。因此,提升并普及相关认知,加强产业与文旅等各领域的融合等,对行业来说也很重要。
总之,电竞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管是高校还是学生,电竞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特约评论员 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