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遆凤洲)清癯、沉稳精干、充满睿智与朝气的宋海龙是山西省临汾市税务局派驻到浮山县东张乡南卫村任职的驻村第一书记。把精准扶贫当事业,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全心全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贴心小书记”。2020年1月8日,中国商报新春走基层采访组记者踏着积雪走进了南卫村,对村民心目中的“小书记”进行了深入采访。
中国商报记者与宋海龙(最右)一同前往当地村民家
集思广益 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浮山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东缘。境内地形分为西部残垣平川区、中部坡梁沟壑丘陵区、东部和西南部土石山区三大主体地貌,是典型的山区县。该县东张乡南卫村更是地上无厂、地下无矿,经济结构为属于纯农业型。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51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74.2%。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是村民梦寐以求的期待。
“从前我们村沟深坡陡、土地贫瘠,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没有规模产业。种玉米、种麦子,年年都是老样子。”参加过华北战役、抗美援朝的老八路卫国英拉起记者的手就打开了话匣子。
南卫村人均土地不少,由于气候原因仍旧贫困。“我们这里十年九旱,以前村里水利设施落后,耕地无法灌溉,村民只能靠天吃饭。‘小书记’宋海龙来村里任第一书记的时候正赶上村民收玉米,他换上干农活的褂子、脚蹬千层底鞋,挨家挨户地帮村民忙秋收。”
白天干完活,宋海龙晚上又召开村民小组会、两委班子会、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如何脱贫创收。他鼓励大家提看法、想办法、出点子,并认认真真记下村民们的想法和需求,通过走访、座谈搜集了很多意见建议。宋海龙将村民的需求都认真记在工作日志里,解决一件便划去一条,新增的就接着记下来,没过多久他便将南卫村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中国商报了解到,了解了当地情况后,“小书记”宋海龙办的一件大事就是为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利设施。为争取资金,他没日没夜地往乡里、县里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争取到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30万元和浮山县配套补贴3万元。
为让工程尽快落地,宋海龙协同村两委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水塔、蓄水池的选址和管道铺设问题,并公开招标,成立了小型水利项目建设监督小组,让村民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现在,80立方米的水塔完工,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成,2000多米的管道铺设完工。农田从此得以灌溉,村民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日子,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小书记”有大作为。
倾注感情 税务人难舍的乡土情
谈及宋海龙,已经退休的临汾市国税局工会原主席张明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宋海龙是他在领导临汾市税务局扶贫工作组十年中最难忘的好同事、好战友。讲到宋海龙,张明泉还声情并茂地为记者吟诵起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张明泉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宋海龙2013年从国家税务总局临汾市税务局监察室加入到临汾市税务局扶贫工作组,2015年到2019年连续两届任南卫村第一书记,多年来宋海龙对东张乡南卫村投入了精力、投入了智慧、投入了时间、投入了感情。
在张明泉眼中,宋海龙是扶贫工作中优秀的“八大员”: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当好了贫困群众的服务员;当好了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当好了项目资金的监督员;当好了精准脱贫的战斗员;当好了扶贫工作组的炊事员;当好了扶贫工作组的驾驶员;当好了驻地村民的农副产品推销员。
扎根南卫村,扶贫工作一干就是六年,宋海龙总是把村民的事牢牢放在心上,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宋海龙一点一滴的真心付出积累凝聚成了一条纽带,把他与南卫村的乡亲们紧紧地联结起来。
从小事入手 真情关爱老弱群体
宋海龙初进南卫村,便发现该村77岁老人张梅英因腰椎骨折独自开了个小商店维持生计。宋海龙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每天去那里买盒烟。其实他自己不会抽烟,买香烟是发给村民抽,发完了烟跟村民聊天,他就是用这种最接地气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村民打成了一片。而后,聊家常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了聊发展、聊脱贫。买烟的习惯,他坚持了四年,这种独特的聊天也坚持了四年。
该村贫困户李可患有二级精神残疾,平时怕见人,不管去哪里都要推着辆自行车。在村民的印象中,他几乎不跟任何人进行语言沟通,他倾诉的对象唯有那辆自行车。宋海龙通过耐心走访,得知他有绘画特长,便建议将村里新修建的文化广场的墙绘工作交由他来完成,由村委会支付给李可3000元的报酬。
在采访过程中,李可激动地对中国商报记者说:“没想到自己老了还能为集体做贡献,还能凭自己本事挣到钱。”李可告诉记者, 宋海龙还帮他申请了易地搬迁,并帮助协调土地、联系工队、准备手续。新房完工之时,李可亲手写了一幅对联:安居喜庆乔迁乐,住房不忘谢党恩。横批:共产党好!一副对联,彰显了一颗爱党、敬党的感恩之心。
如今的南卫村,水利灌溉基本覆盖、村级卫生室建成使用、客运班车开通到村、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围墙道路新建拓宽、文化广场配套齐全,村民农闲跳舞做操,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昔日的南卫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全村老少致富奔小康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巩固脱贫成效的热情也从未减退。作为临汾市税务系统驻村帮扶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一员,宋海龙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一腔热血、一份赤诚和一身担当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赞歌,为实现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