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新闻专题>

贵州铜仁如何让29.33万人斩断穷根子

记者 刘加莹

2020-01-10 16:01:2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182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刘加莹)“今年,我们一家人可以在城里过一个完整的团圆年了。”冉飞兴奋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是党的政策让他一家重新团圆了。据记者了解,贵州省铜仁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来,已经有29.33万人像冉飞一样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了。

“候鸟”飞回来

过去,冉飞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北漂”,父亲和弟弟也在不同城市打工,母亲则留在老家种地。一家人四散在各地,每年只有过年才能聚在一起。过完春节,这一家子又像候鸟一样,往不同的方向“飞”走了。

如今,家乡变了样,冉飞一家人也都回到家乡,成为家乡的建设者。冉飞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和弟弟目前在铜仁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上班,是数据标注师,父亲在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小区当上了保安,母亲在铜仁旺家微工厂的一家制衣厂上班。“我们一家人终于实现了同城上班”,这是最让冉飞开心的事。

冉飞和弟弟在铜仁一家信息技术公司上班,从事数据标注工作。

不止是冉飞,他的邻居们任晏妃、李云福、钱晓琦、安景绪等人也受到易地扶贫影响,从不同的村子里搬迁到铜仁市万山区旺家花园安置小区。他们都有同样的感触:“以前想都不敢想能在城里有房,现在不仅有房,环境还这么好,这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啊”!

而他们这些人仅仅是铜仁29.33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的一部分。随着2019年11月20日铜仁市碧江区正光安置点搬迁入住19968人、铜仁高新区新兴产业园安置点搬迁入住8578人,铜仁已经全面完成计划易地搬迁29.33万人。其中,跨区县易地搬迁12.55万,12.55万人从深山区、石山区直接搬到铜仁主城区,数量之大、人口之多,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规模,在全国地市中也属罕见,创造了跨区域搬迁的“铜仁奇迹”。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铜仁市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西部地区山高坡陡谷深,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较差,产业发展滞后,交通靠走、通讯靠吼,人民生活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挪穷窝、斩穷根、奔富路,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总体部署下,铜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和头号工程,将贵州西边五县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到铜仁碧江区、万山区、大龙开发区、铜仁高新区,为西边五县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为贵州东边四县带来人口红利,实现移民群众快步脱贫、搬出地减负前进和迁入地加速发展三方共赢。

斩断穷根子

搬家容易,致富难,斩断穷根子靠什么?

在旺家花园社区易地搬迁微工厂产业园走访时,中国商报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虽值隆冬时节,这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缝纫机、锁边机摆放整齐,机器发出嗒嗒的清脆声响,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赶制订单。看到一件件衣服从自己手里缝制出来,工人脸上露出了坚定自信的笑容。

“以前都是到外地打工,如今能在家门口的公司上班,这是在过去想都没想过的。”任晏妃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2019年初,任晏妃进城前心里曾犯嘀咕“进城后收入从哪里来”,但是当地政府想在了她的前头。“我们通过政企联动,把扶贫微工厂建在安置区,通过办公用地补偿、就业补贴、岗前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服装、鞋业、刺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旺家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罗焕楠说。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李云福在工作队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也很快在家门口的微工厂锦航服装厂里找到了工作。她以前在老家种地,不懂技术,政府就按每天50元标准给予培训补贴,让工厂以工带训一个月。现在,她成了产业工人,爱人在当地做零工,一家人生活基本无忧。

据罗焕楠介绍,目前已有贵州苗绣、华羽服饰、阿里大数据标注公司等七家企业入驻旺家花园社区微工厂产业园,安置了6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在2600元以上。

在锦绣坊,记者看到一排排绣女们安静地坐在绣案前低头忙碌着,那一双双曾因常年辛苦劳作而变得粗壮的大手,拿起绣花针来却也娴熟自如。看到绣品上姹紫嫣红、形态各异的花朵,记者十分好奇绣女们是怎么做到完全不用画底稿就能熟练操作的。“在当地政府安排下,我们都到锦绣刺绣坊免费学习刺绣,花色、技法已经熟记在心里了。现在我有了技能,可以自力更生了,这种感觉特别好。”钱晓琦对记者说。

昔日在山里手握锄头靠天吃饭,如今手拿绣花针描绘美好生活。

在当地政府安排下,绣女们都到锦绣刺绣坊免费学习刺绣,花色技法已经熟记于心。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过来后,当地教育局还统一为搬迁子女安排了就近入学。钱晓琦满怀感激地说:“我们一家五口原来就挤在一间木屋里,村里到镇上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孩子上学有了着落,离家又近,比在老家好太多啦!”

安景绪则在社区的帮助下经营着一家超市。“现在超市的营业额每天有2000多元,火爆时日营业额能超2.4万元。”安景绪笑呵呵地说。安景绪的大儿子安东尼在隔壁开了一家理发店,一家人每月收入逾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在铜仁,千千万万普通百姓因易地扶贫搬迁开启了崭新的生活。他们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小超市、杂货铺、礼品店;在企业里干起了保安、保洁员、导游、售票员;他们学习种植新技术,成了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训平台学起了刺绣、缝纫、裁剪等技术,成为工厂里的产业工人。摆脱了背井离乡漂游不定的打工生活,回到家乡照顾年迈的父母、陪伴年幼的孩童、建设美丽的家园,这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眼里充满了希望。

责任编辑:马文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