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子商务>

电商扶贫效果显著 大伙忙起来很踏实

记者 蒋永霞 张涛 冉隆楠

2019-12-27 09:47:40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361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蒋永霞 张涛 冉隆楠)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是电商扶贫的兴起之年。打通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电商扶贫模式,让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找到了致富方向。中国商报记者在四川、山东等贫困地区采访时发现,当地农民借助电商打开了一扇“窗”,不仅实现了脱贫、增收,还让年轻人找到了“回家的路”,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电商让黄金荚成为“网红”

“2020年,黄金荚还会扩大种植规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近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岳扎乡八科村的村委会主任蒋朝林很有信心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一战成名”的黄金荚下市后,八科村并没有闲下来。如今,他们又接到了电商购买甘蓝和无筋豆的订单,八科村村民仍干劲十足。

GetAttachment.jpg

图为八科村的村民正在采收黄金荚 中国商网记者 冉隆楠/摄

作为丹巴县的特色农产品,今年,黄金荚“一战成名”使八科村贫困户半年收入超过了去年全年。但是,黄金荚的成名路并不平坦。

回想2017年,丹巴县刚开始把原名为“金黄豆”的黄金荚作为一项产业进行推广时,蒋朝林并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金色豆荚竟然卖得如此火爆。“其实去年,很多人都准备放弃了”,蒋朝林说。

作为当地黄金荚产业的带头人,前两年走过的艰辛路,蒋朝林至今仍历历在目。蒋朝林向中国商报记者讲述,黄金荚首次实现丰产后就遭遇了销售“寒潮”。“当时县里推广这个产业,大家也积极参与种植,但谁知道丰收后却卖不出去,大批的豆荚只能倒掉,真的非常心疼。”他说。

据介绍,丹巴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年4月,四川省政府批准丹巴县退出贫困县行列。为了让县里发展出一个可以长期生存的产业,当地百姓对特色农产品黄金荚寄予厚望。

可惜的是,由于黄金荚颜色独特,产量稀少,只是在丹巴县自种、自收、自食,外界对该品种的信息知之甚少,首批黄金荚上市后,消费者并不买账。据丹巴尚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孝明介绍,去年八科村开始和自己公司合作,当时和蒋朝林尝试到四川省内的成都、康定、都江堰销售黄金荚,但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将滞销的豆荚倒掉。

去年7月,黄金荚的“命运”迎来了转折。在丹巴县的一个饭馆,一位品尝过黄金荚的一家电商采购负责人决定把黄金荚销向全国,就这样,凭借着电商强大的品牌推广优势,销售黄金荚有了新渠道。

今年5月,第一批成熟的黄金荚上市后迅速卖往全国。仅三周时间,黄金荚就从无人知晓变成“网红”产品,供不应求。国庆假期后,黄金荚才下市。在和江孝明结款的时候,蒋朝林露出了笑容,这一季黄金荚种植他赚了1.5万多元,而他还不是全村收入最高的。这笔钱,对于蒋朝林这些八科村的村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要知道,去年八科村人均年收入仅为5200元左右。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丹巴县有两个村在种植黄金荚,其中八科村九成农户在种植黄金荚。现在很多村子都在询问种植黄金荚的方法,也都想种。“我们希望这个产业能够稳定地、长久地发展下去。”丹巴县县委书记何文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丹巴县政府正在积极引导黄金荚产业走向标准化、现代化。

年轻人开始回家创业

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而电商正好为他们回乡创业打开了一条通道,出生在四川雅安贫困农村的90后唐超就是回乡创业的一员。

2017年5月,唐超回到雅安碧峰峡景区,与当地村民一起开设了一家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唐超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碧峰峡游客比较多,他们很喜欢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电商服务站点通过快递帮助游客把当地的竹笋、猕猴桃、腊肉等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此外,电商服务站点还帮助当地的“农家乐”在网上做起团购和配送服务。“像米面粮油调料之类的产品,网上的团购价比线下购买便宜很多。”唐超说。

“电商服务站点年销售额大概在100万元左右。”唐超告诉记者,经营收益并不高,但对他而言,这个服务站点是创业实践、积累经验的平台,因为他还想为农村做更多的事情。

“未来,我希望自建一个线上平台,专门为当地农民服务,他们可以在这里销售自家的农产品。”唐超说,电商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很多希望。但是,对于当地很多农民来说,上网卖东西在技术层面还有一定难度,因此,他希望建立一个更加简便的平台,帮助当地农民更方便、更快捷地把东西卖出去。

“我想通过这个平台,把周边村子一起扶持起来。”唐超告诉记者,由于碧峰峡是旅游景区,年轻人得以留在村里就近择业,但距离碧峰峡稍远些的贫困村,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多为儿童和孤寡老人,因此这些村子“空心化”现象很严重。唐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村年轻人提供就业平台与机会,让他们可以留在家乡,守在孩子和老人身边。

村民增收有了新渠道

不可否认,电商为贫困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商不仅为农民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也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与机会。临近年末,山东省平邑县临涧镇的农户和乡干部开始筹划明年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平邑临涧是樱桃种植基地。每年5月,是平邑临涧最为热闹、最为重要的季节,这时樱桃成熟了,收获的季节到了,与此同时,临涧镇一年一度的大樱桃采摘节也会如期举行。为了做好樱桃销售和办好采摘节,当地农民和干部颇费心思,采用了很多新的渠道和玩法。

“为了帮助农户把樱桃卖出去,我们与一些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可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发展采摘旅游,为农户拓展增收渠道。”临涧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志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们不仅仅通过电商平台卖货,还希望抓住机会通过视频直播等新的传播手段来带动临涧的旅游产业。

据彭志伟介绍,目前,以电商扶贫为切点,全镇已实现全部贫困户、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彭志伟说:“如今,大家过得越来越踏实。”

感受到这种踏实的,还有丹巴县八科村的村民。除了收入增加之外,让蒋朝林更高兴的是看到了村民的变化。“现在基本看不到村里有妇女打牌了,大家都忙碌起来,并且忙得开心,忙得充实。” 蒋朝林如是说。

责任编辑:唐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