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12月11日上午,2019融渠道与新消费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燕川在会上表示,超市发一直在围绕市场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以千店千面的形式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回归商业本质。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简单跟大家聊一聊超市发是什么情况。超市发是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管理的国企,原来物美有股,但2016年我们买回来了。为什么要去做呢?政府部门认为,菜篮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面,一旦有什么变化政府可以掌控。这几年超市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都不错,而且超市发也根据市场情况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变。大家说这个变了那个变了,但变完以后我们要自己去考虑,自己到底研究了没有。比如消费者的变化,消费者到底变成什么样了,我们有没有去研究?我们每年做顾客画像研究,每年的情况都不同,每一个地区的顾客出现了什么新的需求,我们也要做认真调研。
过去一个男孩子大学生毕业后一个月能挣1万元,如果没有结婚这是没有问题的。第二年,他找到一个女朋友,每月要拿出6000元哄女朋友,买的东西就不是“自己”的了。第三年,结婚有孩子了。这三年他的消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不知道各位考虑过没有。为什么我们提出来千店千面的概念,就是说要做有规模的零售商。每一个店都是不同的,要从主顾客群的角度考虑客户习惯、客户行为、客户喜好。我们有一个店有2000平方米,一天下来能有50万元销售额,消费者都是年轻人,在北京的八大院校,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这个店顾客的50%多份额,这个店装修得很炫,很好玩。比如水果、榨汁、沙拉都很多,消费者买了以后就能马上吃。现在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不愿意与人交流,不跟家长交流,自己一个人买了东西就走,我们店里有自助收银、自助咖啡,还有300平方米的便利店以及书店和公共区,玩得时间长了进不了学校在店里歇会,这就是满足目标顾客群的需求。
超市到底定位在什么地方?现在很多人说只有抓好年轻人就是抓住未来,抓住年轻人就是我们的市场。我是做实体的,已做了40年。超市发的定位是服务于中老年人,把中老年人服务好。我们的定位不一样,会按照我们的顾客群去加以细分,比如我们现在打造的玉泉路的门店就很有北京范儿,里面是红墙绿瓦,并拿出300多平方米做老北京人爱吃的东西,因为周围的老北京人比较多。
2017年和2018年超市发开了26个店,也有自己单独的门店。刚才说的北京四道口门店,一共有300多平方米,里面还有鲜花店,还有150平方米是超市发书房,这150平方米是免费的,大家在里面可以看看书、思考一下。我们与海淀图书馆合作,每个月会办三期测书活动,读者可以自己带书来,也可以做其他活动,很热闹,增加了北京书香海淀的氛围,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去处。里面什么人都有,如大学生、年轻女性、保安等等,尤其是学生写论文的时候,人就更多了,里面有wifi,可以自助打印,这100多平米还可以搞书画展、乐队。曾经有个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问在店里能不能做场演出?我们表示赞同,这就是对文化的传播,线上线下跨界都可以做一些东西。尤其是在新年代,是不能全靠自己生存的,我们要把资源很好地整合到一起,进行跨界组合。
另外,我们建的一个超市周边都是科学家、院士,这些人不仅需要超市,还很希望有些烟火气息。我们在楼上提供一些快餐服务,有些老科学家的儿女不在身边,吃饭都成困难,有的人生活自理能力没有那么强。有了快餐店以后,他们就可以吃些包子和面条,还有各种粥,他们觉得很方便。另外,还有修脚等服务,茶馆也入驻了,他们可以在此休闲、交流、娱乐。中国人很讲感情,每一个店都要用心做好。
实体店真的是有未来的,不管谁冲击,自己都要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现在社会上天天整出一大堆新词来,如跨界零售、新零售等等,太闹了,我们要踏踏实实把心静下来。国有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同时企业还要生存下去,围绕市场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以便应变,要静下心来做好企业。有句话说得很对,未来零售不在天上、不在地上,就在顾客的心里,在顾客心里你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的市场,这句话说得特别对。我们要去迎合市场,回归本质,要把顾客研究好了,满足了顾客的很多需要。顾客为什么不来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们自己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