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总裁周伯文
9月6日,在第19届亚太零售商大会主论坛上,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总裁周伯文以“零售产业智能化升级:机遇与可能”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产业智能化的一些看法。行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赋能,有了技术行业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先分享一下研究报告,普华永道(PWC)不久前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报告中预计,2030年全球GDP的14%由人工智能带动,其实在中国它的数字更高,比例为26%。还有一个分析报告,来自对零售业的思考,这是另一个美国知名研究机构提供的:2022年人工智能技术为零售行业带来3400亿美金的成本节约。其实也不奇怪,零售行业是人工智能更快速落地的行业。为什么我们会有超过1/4的零售商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是部分成本的节约,二是会提高效率,效率不仅是一线员工在仓配送,在零售行业客户服务行业的效率,包括中层管理者、顶层决策者在内的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和支持下也能更高效地决策。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对个性化用户体验带来新需求的增长,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每一个人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释放很多目前没有释放的消费需求。那么,从成本到效率到新的体验产生的增量市场,到2030年这是15.7万亿美元的一个市场。
的确,零售业用人工智能技术所取得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从2010年的4%到2018年超过1/4,到2019年这个数字我相信会快速的增长。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发展问题。产业智能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会归结到成本、效益、体验三个环节。但某一个环节或者是所有环节的提升都离不开顶层设计。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产业智能化就会失去源头。在顶层设计不清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把产业智能化认为是一个IT化,认为是IT部门的事情,是ERP流程再造的事情,这样缺乏顶层设计的做法让IT部门难以把握在什么节点上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成本效益的提升,这是第一。第二就是产业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愿景很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非常适合的切口切入,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寻找价值闭环,在成本、效益、体验上展现价值。第三则是低估了生态的作用。创新意味着对这个企业在价值链中位置的重新定义,甚至引发商业模式的改变,所以创新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还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生态的力量。而京东AI部门的使命就是希望在革命浪潮中充当零售产业智能化的助手,为大家提供零售产业智能化工具,成为大家产业智能化的伙伴和同行者。
根据这个定位我们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人工智能入选人工智能国家队——国家宣布依托京东集团打造智能供应链国家人工智能现代开放创新平台。为什么京东可以去做人工智能供应链开放平台,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京东过去20年业务的发展中,作为最大B2C零售商,所有的业务场景和应用深深地覆盖了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20年积累了经验和数字化技术,包括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这个20年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能力。京东目前负责技术研发的人才有两万多名,其中人工智能科学家超过400多名。
希望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能进一步释放对上游生产、中间流通和下游消费各环节的赋能能力。平台核心的宗旨是开放、共享、创新、集成、聚合这五个关键词,平台有直接用户和间接用户,间接用户包括品牌商、零售商、渠道商、制造商等;直接用户则是能在平台基础上做二次创新者,以帮助最终用户创造价值。这里面包括了几大类,一是科技类企业;二是面向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创业者,去进一步把京东开发的数据、场景和算法反复打磨,做自己创新的服务,间接为用户赋能;三是希望有一个健康和完整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包括大学合作伙伴,科研院所等,一起来做创新。
从平台落地的角度来看,京东将会以“333”作为总体框架,依托三大基础资源,包括算力、数据、算法的三大基础资源,聚焦三大核心能力,包括工具、服务、组件,然后面向整个零售供应链行业三大应用场景,智能生产、智能流动、智能消费。其中,在基础层面,我们会开放包括计算机、GPU、网络、存储等算力。同时,开放京东的一些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以提供数据平台的管理和安全,然后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提供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语音等。在三大基础资源上提供模块化的即插即用的工具,包括人工智能的能力的SKU化和自动的机器学习训练平台,降低各个企业对人工智能科学家的依赖。
在服务层面,根据基础资源,包括算法、算力、数据资源等,打造供应链模块化的组件,比如商品识别、会员识别、对话管理,以及门店管理、销量预测、定价、行为分析等。同时还会以组件化的方式把它打包成各个场景可以直接使用的能力,包括了供应链仿真,供应链预测等这些模块化能力,在生产端我们帮助做创意、做设计、做研发。这种帮助不仅是来自我们,我们是通过这个平台释放给我们的直接使用者,直接使用者在这个平台搭建这一些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设计、研发、制造、采购、存储、金融、营销等。
今天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不起眼的例子,如“钱大妈卖肉”这件事,这是一个南方的很普通的菜市场一个卖肉的小店,它的主张便是不卖隔夜肉,对追求品质的人来讲这是大家非常希望看到的事情。但从零售行业来讲,“不卖隔夜受”考验了非常深厚的供应链能力,包括了库存、补货等。京东人工智能团队和我们京东供应链专家一起为钱大妈想办法,比如分析附近菜市场的用户画像、天气、节气等各种因素,输出了强大的实时供应链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钱大妈这么一个小小的菜市场的小店,两年的发展以后达到了营业务6千万人民币。而这也正是我们开放人工智能平台的初衷,希望帮助更多的开发者、小微企业赋能。
人工智能供应链平台的建立会帮助大家更好地打通从C端到B端的全部的效率,我们用神经网络模拟可能的消费者,消费者看到这个产品以后产生反馈,两个神经网络互相攻防,就知道可能的买家是谁,所以供应链不是从生产、到流动,再到消费这一单向的概念,它是一个供应链的管理。但前提是有强大的人工智能分析能力,对用户的感知,对评论的理解,对商品模拟和销售进行全区模拟优化的能力等。
此外,仓储物流领域人工智能的赋能也无处不在。京东的无人仓亚洲一号几乎是实现了全部的无人化、自动化,不管是仓储、运输、配送还是各个环节,通过视觉技术和预测分析技术,基本上实现了大部分的自动化,这个能力也希望人工智能供应链开放平台开放出来,帮助企业进行二次创新。比如蜂巢智慧空间,其实零售未来就是打造这么一个智慧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其360度环绕、全部沉浸式、完全无人等,这些都是基于人工智能进行交互的服务空间。这个已经在银行业务方面落地,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上月在北京发布世界首批5G无人银行,就是使用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进入无人空间以后,用户完全基于语言、手势、触觉完成信用卡、基金等采买工作。
另外,再以客服服务为例,客服效果在线下门店与线上做得有差异,怎么办?京东基本是人工智能客服解决90%以上的问题,比如“6·18”购物狂欢节时,我们人工智能客户独立完成解决了130万客户的问题。什么是解决?就是经过人工智能客服的服务以后,72小时之内不再找人工客服问同样的问题。人工智能客服不仅是成本的节约,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客户的数据中挖掘客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消费者如果打电话给你说要退货,对商品的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能不能用人工智能把这些最真实的想法挖掘出来,帮助我们品牌商、渠道商做好下一代的产品的迭代,这是人工智能客服更好的价值。
我们还有模态的创新,人工智能在货找人里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京东我们做的就是每个货配备一个人工智能助理,让人工智能面对客户的自我描述,比如手机使用者不同人工智能产生自我的描述和卖点描述也不一样,哪怕展示图片的摆放也是一个像素一个像素自我生成。所以怎么实现货找人,每个货都有一个人工智能代理,每个人工智能代理帮这个货做推销,这种推销花费的成本最低,是人工智能将来货找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一直在讲人工智能供应链创新这个平台,是因为意识到这么一个伟大的事情不可能仅靠京东一家企业就能够完成的,我们积累了超过300家生态伙伴加入京东,跟我们一起做这个平台的开发、使用、二次创新,以及最终服务用户。希望在座的企业家、开发者、人工智能爱好者更多加入我们,大家协同并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