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见证高质量发展的天津滨海新区

记者 齐天宝

2019-08-04 09:26:24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4,243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天津报道(记者 齐天宝)碧水蓝天,海阔水深,塔吊林立,车水马龙。在天津港繁忙的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的车辆识别系统使装卸现场有条不紊。天津外轮供应公司董事长陈同林对记者说:智能化的发展不仅仅使港口运营更加有序,效率更加提高,也更加安全和便捷。

滨海新区天津港,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有三个通道可以通到欧洲大陆和中亚国家。腹地辽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自治区。滨海新区聚集了国家级的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源区和东疆保税港区,特别是东疆保税港区将建设成为我国的自由贸易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滨海新区行政区建区十周年。十年间,滨海新区挺立国家改革开放大潮的潮头,加快实现中央赋予的功能定位,全面开创开发建设新局面,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各开发区改革、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和平台载体建设,推动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在区域发展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滨海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内资稳定增长,平均增速分别为12.9%和20.0%。 2019年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复杂形势,滨海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GDP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去年一季度以来逐季递增态势。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全市占比达3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拉动全市增长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特别是在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的情况下,税收收入仍然增长9.4%,占比83.6%;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3.9%和19.2%。

这些数据所诠释的,正是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其源头来自于滨海新区新动能加速聚集、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上半年,新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478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企业151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占比达29.9%,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增长13.5%、13.3%和12.6%;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达26%。上半年落地项目2262个,投资额1912亿元,二季度比一季度分别增长2.78倍、69.5%;在建项目689个,投资总额3951.4亿元,新开工项目158个,投资总额608.9亿元。自贸区128项深改任务完成87%,FT账户政策落地实施,率先开展飞机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和共享外债额度试点,出台了100条创新举措。

经过几代滨海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懈奋斗、众志成城,滨海新区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滨海经验”。

坚持落实国家战略壮大实力。滨海新区主动对接北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优质资源,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未来科技城五大承接平台,累计引进来自北京的项目2000多个,协议投资额5458亿元。今年上半年,中电智慧基金、中发服务平台、自如智能科技等237个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签约,协议投资额101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1.4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积极探索创新协同新模式,实现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生产,仅用两年时间,就吸引了1147家研发平台及科技企业落户,注册资金116.8亿元。滨海新区加快打造“天津智港”,增强“一带一路”节点功能。新区开展降费提效治乱出清优化环境专项行动,口岸通关时间和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明显降低,成为全国最优地区之一。目前,天津港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5G通信技术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港口、第一个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导引定位的港口、第一个实现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的港口、第一个实现集装箱秒级通关的港口,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较年初增长了33.9%。今年前六个月,天津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3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7%。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行稳致远。滨海新区始终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建成了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航空航天、汽车及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均超过千亿级产值。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拥有天河超算、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天津海光国产 X86芯片、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等,已建成和正在建设12家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汽车产业集群聚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等整车生产企业,生产能力达到130万辆,去年实现整车生产87万辆,今年有望突破120万辆。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了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基因检测、新型疫苗、医药研发及医疗器械等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1500多家。聚集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军民融合研究院、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国家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478家部级以上研发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源动力。截至目前,新区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家(其中国家级17家)、企业技术中心235家(其中国家级30家)、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3万家(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5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06家(占全市比例超过4成)。同时,还聚集了在新区工作的“两院”院士、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奖项主要完成人等各类领军人才932人。

坚持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去年,新区刀刃向内,启动各开发区改革,完成了优化重组、职能剥离。今年,又推动各开发区进一步深化法定机构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全员岗位竞聘,面向全球选聘人才,实行“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40条措施,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继首创“一颗印章管审批”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之后,新区不断推行“放管服”和“一制三化”改革,在“五减四办”、容缺后补、证照分离、无人审批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滨海新区在办理碧桂园天津公司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件时限,企业从摘地到开工,仅用时35个工作日,创下碧桂园全国3000多个项目中审批速度最快记录。

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 累计向国家上报4批127项试点经验和41个创新实践案例,15项经验和3个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两批73项在全市复制推广;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6万户,注册资本1.9万亿元,用占天津1%的土地创造了12%的生产总值。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汽车等成为自贸区靓丽的名片,各类融资租赁企业达到3256家,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占全国的近1/3,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均占全国的80%以上;平行进口汽车率先形成全产业服务链,上半年平行进口汽车4.2万辆,占全国的70%。今年4月17日,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复FT账户体系在天津自贸区实施,这是继上海和海南之后第三家取得这一牌照的自贸区,对自贸区企业在“存、汇、兑、融”四大基本业务方面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围绕自贸区改革开放,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第六次自贸区领导小组会议,在其他自贸试验区没有干的领域,确定了100项“首创性”、“重构性”、具有天津特色的制度创新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新城。新区严格落实市委“1+4”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在大港湿地实现了退居、退企、退种、退养,实现了群众生活的退出、种养殖业的退出、企业的退出。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规划建设的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中,滨海新区建设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合26.1万亩,占全市的23.6%,今年已完成7015亩地的种植任务。滨海新区有153公里海岸线,今年,新区全面打响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明确了43项重点任务、171个工程项目,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定海,以最实的措施、最硬的手段、最坚决的行动,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追责问责,确保实现“清洁渤海、生态渤海、安全渤海”的战略目标。新区严格执行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参与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治理“散乱污”企业1788家,完成煤改燃、煤改电工程6.4万户,投入11.4亿元实施18项南北水系连通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降至52微克/立方米,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好成绩。新区积极落实总书记要求,以善政、惠民、兴业为目标,打造1+4+N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积极推进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城管、智慧民生4大工程,全面提升滨海新区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智能化水平。今年6月份,智慧滨海运营管理中心投入运行。截至目前已完成19项应用设计,整合接入全区28个已建系统,新开发建设了10个系统应用并投入使用。

面对记者关于滨海新区智能化发展的前景的提问,滨海新区副区长夏青林表示:滨海新区要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门户和增长极,“一基地三区”核心标志区,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滨海新区将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谋篇布局,步稳蹄疾。

一是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要乘势而上,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集中发力战略新兴产业。力争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超5000家(现在220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120家。独角兽企业超10家(目前3家),公开上市的科技企业35家(目前24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30%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超40%以上。

二是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要继续深化各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进一步放权赋能减负。积极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功能、政策和产业全面升级,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深化“一制三化”改革,实现区、镇两级95%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网上也可办”,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今年,财政类投资项目和一般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要在市里要求压缩至90天和80天的基础上再提速10%。

三是要立足区域协同发展,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滨海新区正在谋划临海发展、港城协调的空间格局,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海陆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塑造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建设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门户和增长极,“一基地三区”核心标志区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责任编辑:贾欣然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