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深圳报道(隋娉娉 记者 刘健君)“坚持民族工艺,坚持手工制作大师银器,把最好品质的银器呈现给大家。”5月16日,正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参展的襄阳市非遗文化传人、熊银匠品牌创始人熊福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传达出庆美珠宝独特的工艺理念。
在本次文博会九大展馆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庆美银器家族传承的第七代传承人,熊福章不仅将工匠精神彰显于世人面前,更表现了他对非遗传承的关注和热情。
非遗,就是用手艺传承文化
熊福章在努力制作纯手工打造银器的同时,他也意识到,在当今社会要想找到下一代接手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易事。“学习工艺类的非遗投资回报率低、学习的周期长,这也是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关注如何帮助我们非遗传承人的一大重点。”
为弘扬工匠精神,促进非遗保护,2017年,熊福章带着对非遗保护的热忱与德纳慈善基金会联手启动“熊银匠非遗传承创新基金”项目,旨在帮扶更多的非遗大师传承民间工艺。“我们每卖一件银器就捐献一块钱,用这个基金帮扶更多的非遗大师开办培训班,做传统创新、品牌升级。”
据熊福章介绍,“熊银匠非遗传承创新基金”在2018年已经帮助了五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产品创新、开设培训班、拍摄非遗宣传片。“只要有政府支持、国家支持,加上更多社会人士关心,我们非遗偿传承人就会做得更好。”
“双城模式”让非遗传承人安心
先从襄阳,到武汉,再到深圳,熊银匠的银器传承可谓一路风尘。作为非遗文化的接班人,熊福章切身体会到让非遗传承者走出地方的艰辛。为了维持非遗传承人所处的文化氛围,保留相关艺术的熏陶,熊福章想到自己可以跟深圳技术学院联合开班。
“请非遗大师到这里来授课,学生们到大师的工作室去实训,实习完再到非遗大师的工作室工作。”由此一来,不仅让非遗传承人能够继续扎根在他们生活的土壤,更将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养料带到深圳。
熊福章表示,非遗文化的市场在于定制化、差异化。“现在同质化的东西太多,而大家都希望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在熊福章看来,让每个文化产品独一无二,非遗文化的市场会节节升高。熊福章透露,今年熊银匠还将与故宫文创展开合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走近、了解和关心非遗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