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商业,新闻专题>

改革创新 批发业转型升级

2018-12-10 14:10:36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929

144.jpg

作为我国消费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发行业不仅关联着产业和进出口,也与城乡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贯穿生产、贸易与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桥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对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群众收入起到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大中型批发企业达到19482家,年末从业人数达到274.8万人,实现商品购进额15.76万亿元、商品销售额17.43万亿元,期末商品库存额1.21万亿元。从经济效益来看,2010年大中型批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2万亿元,创造利润总额4854.3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为7.7%。

2015年之前,批发零售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延续了“十一五”期间的高速增长态势,从“十一五”末期的603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925亿元,增长约三倍,年均增速25.7%,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和跨越,彻底改变了中国商业的面貌。

批发零售业对外投资水平继续保持相对较高增长态势,“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高达23.35%,占比也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显示出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热情高涨;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截至2016年为1691.7亿美元,过去五年年均增长28.07%,约占全国存量总额的12.46%,整体上保持了基本一致的态势,增速水平略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

近年来,批发零售业高速增长背后也在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开始了新的探索。

随着消费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日趋成熟。推崇个性、追求差异化的消费心理成为当今消费的主旋律。以大批量、规模化销售为特征的传统批发业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同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促成了生产商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使得批发商失去了固有的生存空间。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抢占线下终端资源,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互联网企业利用省时、省力、便捷的优势快速地积累客户群体。如何应对互联网企业的入局,传统商贸企业显得有点“捉襟见肘”。

不可否认,效率与成本将最终取代环节数量成为衡量商品流通渠道环节合理与否的核心指标。我国批发业面临着与生产环节、零售环节形成以效率为目标的协同机制,以及重振批发业的重大任务和使命。

责任编辑:贾欣然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