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商业,新闻专题>

外资进入激起“一池春水”

2018-12-10 13:58:50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965

TIM截图20181210135820.jpg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走过了十多年,整体经济对外汇、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许多外资也都想进入中国这个蕴藏着巨大宝藏的市场。于是,进一步放开限制、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的商业领域成为了必然。

1992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一份文件打开了外商进入我国的大门。这份名为《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的文件,对我国流通业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后,中国商贸服务业的开放经历了商品开放、经营形式开放和资本开放三个阶段。在全面开放后的近20年时间里,各地都在积极招商,吸引外资进入本地批发零售业。

外资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全面、更加深入,这是客观存在,也是必然。但是,中国商业始终都是以中国市场的主体,不管有多少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都不可能替代中国商业在中国市场的作用。实践表明,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了新的市场机会,从流通领域看,外资带来了全球领先的零售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内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入世后,中国企业并没有因为竞争而被淘汰,反而在学习了外资企业的先进经验后,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战越勇。

最终,中国商业不仅立足国内,同样也走向了世界。随着中国海外投资的加快,跨国公司也带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能源、基础设施投资之外,通讯、金融等领域的海外投资中已有更多跨国公司从不同环节参与。

随着入世后国内各项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接轨基本完成,外资商业在中国发展的主要诉求转变为要求“享受平等待遇”,各地也逐渐形成了改善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的新理念。商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呈现出了新的局面。

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加快对外开放进程,实现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学徒”到“伙伴”的转变。40年来,在改革开放旗帜的引领下,无数中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成长之路。

一个国家以宽广胸襟,引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开放自己的平台、服务,换来的必然是发展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事实上,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把握了未来。所以“狼”来了并不可怕,与“狼”共舞,才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扩大开放,中国会在经济合作、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充分与世界接轨,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责任编辑:贾欣然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