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专题,新闻专题>

“与狼共舞”走自己的路

2018-12-10 13:40:32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483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商贸服务领域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入世以来,我国的流通企业不出国门就可学到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技术,大大推进了中国流通业的现代化进程;外资流通企业不仅满足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带动了中国商品出口。中国流通业实现飞跃性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盘点入世17年,我国流通业发生了三点变化。一是多业态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不仅有大型购物中心、专业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以及社区店等新兴商业业态不断出现,而且同一家企业也开始尝试进入不同业态。比如,苏宁集团从单一家电专营进入百货业经营,联华超市也开始进入百货业。同时,由于过度的竞争,出现了大量的倒闭或者申请破产保护案件。在国际上有日本八佰伴、美国沃德公司等,在国内有天津永昌、大千等12家超市。

 二是外商投资加快。2004年,中国零售业市场开始向外资全面开放,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与此同时,中国本土零售业品牌在与外资零售商的竞争中纷纷崛起,形成了如国美、苏宁、百联等千亿元规模的大型零售企业。同时,外资便利店也加快进入中国,到2002年底,7-11便利店已在广东开设了100多家店。2011年11月中旬,7-11便利店改变以往直营的模式,开始以开放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张。便利店之所以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主要原因就是它适应了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

三是并购整合力度增大。入世后,中国连锁业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跨区域经营以及利用兼并、重组来壮大企业自身日益成为业界发展的主流方式。

2002年,华润集团收购万佳百货,更名为“华润万家”。随后又重拳出击,2002年9月底,华润集团下属子公司华润创业宣布以现金2.32亿元人民币收购苏果超市有限公司39.25%的权益。此举使华润创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华东市场的地位,也是其向全国扩张的一个重大举措。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华润创业收购了不少本土连锁超市品牌。目前,华润万家在全国的门店数量超过3600家,旗下拥有苏果、欢乐颂、中艺等多个著名品牌。

整合并购是这一时期本土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入世后的几年中,企业间的并购案不断发生。物美集团先后收购了银川的新华百货、美廉美等。北京王府井百货和北京东安集团、北京燕莎与北京饮食服务集团等也均实行强强联手。最具特色的,要数由北京市商委发起,物美、小白羊、二商集团等13家企业组成首联集团。经典的案例是联华超市入主浙江最大的超市公司华商集团。

入世17年,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1年的4.3万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36.6万亿元。目前,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基本建立,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兴起并快速发展,市场调控体系逐步完善,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这既是坚持流通改革的成果,也是坚持对外开放的结果。

 外资进入不仅弥补了我国零售业投资的不足,同时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了我国零售业的整体水平。而在“与狼共舞”中,本土零售企业则从经受阵痛到逐渐发展壮大,并没有像当初担心的那样被外资零售企业吃掉,而是在竞争中转变经营模式与策略,找到了自己的路,更形成了国美、苏宁、百联等千亿元规模的大型零售企业。

当前,随着电商、中产阶层消费升级,中国零售业态的变革也在随之加快,零售业呈现出线上线下相融合、超市与便利店等多种业态共生的发展趋势。如今的中国零售市场已经进入新零售的发展期,传统实体零售业在电商的推动下踏上了新征程。

责任编辑:贾欣然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