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百姓的出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铁路一次又一次刷新着人们的出行速度。
全国铁路提速始于1997年4月1日。其后,共经历了六次较大的提速。
1997年4月1日零时,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全面实施,拉开了铁路提速的序幕。这次提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京广、京沪、京哈三大干线,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还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78列夕发朝至列车,被旅客赞誉为“移动宾馆”。
1998年10月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二次大面积提速开始。列车速度进一步提高。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公里,非提速区段快速列车最高速度达到了时速120公里。京九、浙赣、侯月、宝中、南昆线和兰新线武威至乌鲁木齐段列车运行速度也有一定幅度提高。旅客列车旅行速度和技术速度与1997年相比,也都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直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公里,提高了4.5公里。
2000年10月21日零时,中国铁路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在前两次大面积提速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国铁路提速网络。京广、京沪、京哈、京九线四条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和陇海、兰新线,浙赣线两条横跨东西的大干线,全面实现了提速,全国铁路提速线路延展里程接近一万公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在提速范围扩大的同时,列车速度又有新的提高。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又提高了5.1公里,达到60.3公里。
客运方面,深受旅客欢迎的夕发朝至列车达到266列,首次安排了跨局旅游专列运行线28对。
2001年10月21日零时,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中国铁路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实施。这次提速的重点区段为京九线、武昌-成都(汉丹、襄渝、达成)、京广线南段、浙赣线和哈大线。经过这次提速后,中国铁路提速范围进一步扩大,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
第四次提速调图进一步增开了特快列车、优化了运行时刻。在京沪线北京至上海间自18:00至20:00两个小时之内连续开行了4对夕发朝至特快列车。
2004年4月18日零时实施的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集中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这次提速调图,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础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提速线路77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比2001年运行图提高4.3公里,其中直达特快列车时速119.2公里,特快列车时速92.8公里。主要城市间客车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旅行时间大幅度压缩。
2007年4月18日零时,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这次提速是中国铁路范围内的一次大面积提速,除新推出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外,各种不同档次旅客列车的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北京西至福州的一站直达特快Z59/58次列车运行时间在二十小时以内,比原来经京沪线运行压缩十三小时三十九分。这些旅客列车的票价都没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