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须知,专题,新闻专题>

经济体制改革开放40周年:流通业“放开搞活”成绩斐然

2018-12-05 11:09:39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12 字数1,025

webwxgetmsgimg.jpg

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商贸流通业,是建国后模仿、实践和深化苏联以“国家所有制+计划经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模式基础上,通过“一改”、“两统”实现“三保证”的商贸体制。实现了建国初期,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稳定市场物价的重任,也为二十八年的工业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并且通过建立健全商业网点体系、保持市场价格平稳,保障了人民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但是,该体制呈现高度集中统一、封闭生长、指令性计划的特点,数百种最重要商品的生产、收购、销售、消费以及商业网点几乎都被国家控制或经营,个体商业所剩无几、集体商业名不副实,政企不分,并进一步形成畸形发育的市场和独特的利益交换结构,导致了商业长期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诸多不便。

商贸流通领域冲破旧体制、旧思想、旧利益格局的改革相当艰巨和复杂。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总方针,中国商贸流通业体制开始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肯定了农村集贸市场的积极作用,1982年十二大为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正名,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多个文件,从政治地位和资金、货源、税收等经济条件方面给予集体、个体经济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这一理论和方针指导下,商业体制改革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在管理体制、企业内部体制、批发体制、价格改革等方面继续向前推进。

1992年春,邓小平著名的南方讲话之后,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商贸流通业方面,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出现高潮;国合商业和集体商业企业改革逐步深化;非公有制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外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主管部门积极对商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新探索。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同时,经济在调整中持续快速增长,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市场繁荣兴旺,商品供应充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下,我国取得骄人的成绩。虽然经历过艰难,但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始终作为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

40年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为前提,处理好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平衡关系,将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贾欣然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