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电子商务发展,不仅仅是售后退货承诺保障已普遍写进各网上商城网上购物合同书,退货程序大大简便,从支付到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网上购物体系的变化已是日新月异。这当然有赖于“规则的建立”。图片:CNSPHOTO提供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颜菊阳)电子商务作为商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本报清晰地见证和记录着这个未来商务发展模式锐不可当的发展进程中成长的每一步。
在对于传统商业的滋润中,电子商务无论从概念还是应用创新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报的报道脉络也清晰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电子信息化”推动传统商业变革
2000年前,关于电子商务的定义基本是“电子”和“商务”的分解:“电子”指的是采用的技术和系统,而“商务”指的是传统的商业模式。
在此阶段,传统商业企业的思维方式开始适应信息化潮流,琢磨“如何利用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将传统的商业买卖活动简化”,并将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货币转账、电子收款机等现代科技逐步应用在流通领域,以往需要纸质送达的采购订单和发票之类的商业文档一般都开始通过电子数据的方式发送出去。
此波传统商业的信息化潮流,本报可谓是最早的参与探索者。这归结于1994年7月26日,在彼时国内大城市的大型商场,诸如电子收款机等现代科技才刚刚被采用,本报《商业自动化专刊》却率先创刊,与国内多家大商场共同对这一还正处在摸索和试验中的现代化事物进行了探索。
此后,本报在对传统商业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发展上一直予以重点关注,用连续的大篇幅报道画出了一张传统商业电子信息化进程的“纪年表”。
2001年6月20日,本报以《新世纪的挑战,信息技术冲击下的商业企业》报道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中流通领域作用不断得以体现的环境下,商业企业单靠人工已难以满足商品流通过程中对大量、流动信息进行高效沟通与处理的要求。
2001年7月18日,本报又率先关注到国内领头零售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创新推进,即《联手推进电子商务,凝聚零售业生命力》报道对北京西单商场、北京超市发和上海华联超市3家商业企业共投入5000万元资本成立北京西单华联超市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本地区和跨区域的联手方式,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推进电子商务。
2003年之后,用信息化系统推进商业连锁发展成为现代商业巨头成为普遍共识,但对于此时的中国零售业而言,却还是有着诸多的困扰,本报《流通业IT:困惑与希望并存》恰当总结与前瞻,将问题一一呈现。2003年1月17日,对于当时创新的美宜佳超市的信息化系统应用,本报指出,美宜佳总部能否真正做到统一采购、门店能否得到统一补货和配货是其进一步扩张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COM”时代的网上贸易重塑竞争力
2003年以后,随着互联网“.COM”时代的到来,传统商业领域的电子商务也开始增加新的组成部分——“网络贸易”。网上商城、网上商店开始大量兴起,消费者只要通过虚拟购物车和信用卡等电子货币支付形式,通过互联网就能足不出户完成商品的购买。
当时的网上商城开始密集涌入公众视线,却还属于“没有规则下的骚动”。彼时,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通过易趣网等网上商城的初期培育以及诸多网上购物体验比赛等推广,开始从不知道“网上购物”为何物到购物冲动被频频挑动,但网上商城对于这一消费爆发潮却还没做好准备,从购物支付到物流配送到售后服务,诸多问题还漏洞百出。
2003年7月15日,本报以《网上商城购物容易退货难》的报道,从当时网上购物消费投诉最集中的“退货难”这一点切入,由浅入深将当时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售后服务瓶颈层层剥落。报道不仅调查采访到诸多网上购物消费者的现实购物案例,同时还采访到零售业的权威专家的分析观点,将网上购物出现的退货难或出自程序复杂、退货成本高、物流制约等问题阐释得透彻。
这篇调查采访报道,为此后国内传统零售企业大规模应用电子商务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做了潜在的提醒。此后,很多传统的“水泥+砖块”的零售企业在进军电子商务市场时,做起所谓的“水泥+鼠标”的转型时,都将传统商业的售后有保障的服务优势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已清晰地看到,退货难的背后其实是电子商务物流处理能力的暴露。
而如今的电子商务发展,不仅仅是售后退货承诺保障已普遍写进各网上商城网上购物合同书,退货程序大大简便,从支付到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网上购物体系的变化已是日新月异。这当然有赖于“规则的建立”。
2004年,本报关注到电子商务开始有法可依。《电子签名法》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电子签名合法性开始确立,这成为当年最为重要的事件,本报对此予以了重点关注和报道,到2005年正式施行时,中国商报又对中国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予以了持续关注。同时,2005年4月,本报还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组织有关企业起草并正式发布的《网上交易平台服务自律规范》进行解读。
之后的电子商务使现代流通业更为激烈,诸多传统零售企业开始在布局实体店的同时更为偏重网上市场的兼容并举,传统流通业开始焕发新生竞争力。而电子商务竞争格局因此更趋于多元化,本报报道也开始深入关注电子商务行业的竞争格局,对于阿里巴巴、淘宝网、拍拍网、百度等B2B和C2C领域的领先电子商务公司给予了关注和分析,对于王府井百货、西单商场、百联集团、华润万家等传统零售大亨的电子商务转型态势予以关注,并提出B2C领域电子商务将进一步细分的观点。
实际上,回头看2000年到2005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到如今整个行业依旧不可预期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未来,那段日子只是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开始,本报的报道和关注也仅仅是奏了一个序曲,因为电子商务还在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