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须知,专题,新闻专题>

盛极而衰 一艘商界航母的沉没

2018-12-04 16:08:12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6 字数1,691

TIM截图20181204160720.jpg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袭来,1997年往后的三四年,通常被称为“百货倒闭年”,国内一批刚刚发展起来、但尚未真正成熟的百货店没有经受住考验,在这一轮倒闭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就有名噪一时的郑州亚细亚。本报记者  王 越/摄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李远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未能独善其身,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百货业也在这一轮危机中开始了一次洗牌。

    洗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倒闭,1997年往后的三四年间,通常被称为“百货倒闭年”,国内一批刚刚发展起来、但尚未真正成熟的百货店没有经受住考验,在这一轮倒闭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合肥市为例,当时合肥10大百货店当中,有5家百货店是在此期间关门倒闭的。在百货店倒闭潮中,最被媒体及舆论关注的当属名噪一时的郑州亚细亚百货,亚细亚于1997年开始陷入绝境,在此后的1998年、1999年相继关闭了各地的店铺,最终走向倒闭。自2000年始,本报连续对“商界航母”郑州亚细亚商场由兴旺到衰败的经过进行了跟踪报道。

    1989年,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第一天就轰动了,大家进去一看,根本找不到商场的影子,简直就是一家非常豪华的宾馆,商场的外面都是鲜花绿草,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又清新又宽敞,总给人一种不像商场的感觉。而且当时的商场不但有营业员,还有迎宾小姐、公关小姐和歌舞演员,当时在郑州根本就没听说过。

    1990年9月18日,本报以《亚细亚诞生于轰轰烈烈中》为题,对郑州亚细亚开业不久创造的辉煌业绩给予了正面报道。当时,开业刚满一年的亚细亚商场创造了多个商业神话:一诞生便迅速打破了郑州百货大楼苦心经营30多年的商业王朝;开业仅7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1990年更是达到了1.86亿元;一年时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在该报道中,本报着重强调了亚细亚商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各种令人瞩目的“文化”手段”,在河南乃至全国树立起了一个全新的企业形象。

    1996年11月,天津亚细亚商厦倒闭,商品被哄抢一空。接下来,其他门店以四个月一家的速度连续倒闭。1997年3月5日,王遂舟召集亚细亚部分高层干部,正式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辞职决定。王遂舟离职后,亚细亚先后有数位总经理上任企图挽救败局。

    2000年12月2日,本报以《亚细亚:郑州“商界航母”即将沉没》为题,率先对当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的破产事件进行了披露,指出该案不仅是郑州市第一例由债权人提出申请的破产案,也是当时河南省最大的一例破产案。据本报了解,五彩广场的债权人之一的郑州五彩集团有限公司依法申请五彩广场破产,偿还其债务约2.3亿元,郑州市中院依法受理此案。随后,五彩广场财产监管小组正式成立。

    进入破产还债的程序之后,五彩购物广场因为拟定的拍卖标的数额巨大,在拍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波三折。8月12日,五彩购物广场举行第一次拍卖,拍卖底价为3.5亿元。但因为只有深圳高发公司一家企业报名竞拍,不符合《拍卖法》的有关规定,拍卖会宣告流产。

    2001年8月14日,本报又以《“中原商业航母”拍卖流产》为题,指出了这家曾经喧嚣一时的“商业航母”,在破产拍卖时竟然“无人喝彩”。五彩购物广场本次被拍卖的标的包括:房产面积总计88976平方米、土地面积总计52.32亩、28部双向滚梯、7部直梯及大量配套设备,竞拍的保证金为1000万元。“因为只有一个竞拍人,不符合《拍卖法》规定,拍卖仅持续了3分钟,主持者即宣布撤拍”。

    2005年3月,亚细亚商场把最后两层经营场所租给了五星电器,亚细亚全面瓦解;2006年9月14日,郑州亚细亚商场债权也进行了拍卖。作为亚细亚集团在郑州仅存的“硕果”,曾经叱咤郑州酒店行业的亚细亚大酒店,终于走向了没落。至此,亚细亚这个承载众多辉煌的名字从郑州彻底消失。


责任编辑:贾欣然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