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江千乡的扶贫“合”字诀

    江千乡地处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3900米,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改变当地的传统放牧方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挨家挨户动员牧民加入合作社。

    扶贫 新华网   2021-02-27 09:10:59
  • 恢复高考:开启改变命运的大门

    据统计,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累计1.4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7年的2.6%增长到2020年的54.4%。

    高考 人民网   2021-02-26 09:04:47
  • 畅通电力天路 惠及千家万户

    2016年以来,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494亿元,10万多名工程建设者先后建成了青藏、川藏、藏中和阿里4条“电力天路”。​

    电力 人民网   2021-02-25 09:17:04
  • 吃上旅游饭 增收路更宽

    贫困地区多是生态资源富集区。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领域扶贫工作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扶智、扶志与扶贫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做大做活文旅产业。

    扶贫 人民网   2021-02-24 09:09:50
  • 当好标杆旗帜 建设百年油田

    总书记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田 人民网   2021-02-22 09:29:27
  • 生态扶贫 惠民富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林草部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

    生态扶贫 人民日报   2021-02-21 10:07:21
  • 用好土地政策 产业更加红火

    数据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贫困地区查明各类地质遗迹2200多处,通过挖掘地质文化元素和特色资源,以地质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脱贫 人民网   2021-02-20 08:59:14
  • 描绘社会主义建设蓝图

    以党的八大为崭新的起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无畏风雨、奋勇向前,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昂首阔步迈向“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党史 人民网   2021-02-19 08:55:56
  • 能源扶贫入了户 照亮群众小康路

    电力足,产业兴。国家电网公司数据显示,2018—2020年,国网经营区内“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拉动新增农产品生产加工场所2.5万处。

    电力 人民网   2021-02-18 09:25:17
  • “红色毕摩”家族见证结盟地巨变

    四川西南部群山间,有一汪形如元宝的清澈湖水——彝海。彝族汉子沙马依姑一家世代生活在彝海村,是名望很高的“毕摩”家族。

    奋斗百年路 新华网   2021-02-17 11:11:07
  • 一切从精准出发——来自武陵山区的脱贫答卷

    麻溪口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这里群山环绕,满山都是靠打雷下雨才能有收成的“雷公田”,全村仅有沿着沅江一条细窄的“平原带”。改变始于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新华网   2021-02-15 17:47:59
  • 13600份家庭档案背后的文明力量

    2019年下半年,夹山镇开始探索实行“家庭文明档案”模式,以村为单位,一户一档,为全镇13600个家庭建立档案,以红榜、黄榜、黑榜作为量化计分规则,评比“文明家庭”。

    文明档案 新华网   2021-02-13 10:06:33
  • 展现中国外交鲜明特色和独特品格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60多年过去,中国始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外交 人民日报   2021-02-10 08:55:24
  • 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极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抗美援朝 人民网   2021-02-09 09:13:06
  • 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建国 人民网   2021-02-08 09:20:34
  • 依靠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占人类1/4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解放战争 人民网   2021-02-06 09:26:41
  •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重新建起大本营。自1937年起的10年间,革命圣地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延安 人民网   2021-02-04 09:14:45
  • 路通百业兴 致富劲头足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提升农村公路发展水平,推动公路建设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 人民网   2021-02-03 09:25:50
  • 网络进村入户 产业发展提速

    据了解,目前远程医疗已覆盖所有脱贫县,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均可利用互联网或专用网络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与此同时,工信部联合教育部持续开展贫困地区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扶贫 人民网   2021-02-02 09:18:51
  • 汇聚无往不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红军会师之际,正值抗日烽火渐起,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陕甘宁根据地,担负起团结抗日、救亡图存的新使命。

    会宁 人民网   2021-02-01 09:17:38
  • 投入加大 短板补齐 一千七百多万脱贫人口喝上放心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门举全行业之力,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累计安排贫困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5442.2亿元,1710万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

    饮水安全 人民日报   2021-01-30 10:38:56
  • 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

    被英雄的鲜血浸润的热土,今天被国家和民族奋斗发展的热潮深深浸染。遵义会址后门,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商铺生机勃勃。红色的遵义如今也是绿色的遵义。

    遵义 人民网   2021-01-29 09:37:29
  • 照金:鱼水情深红军寨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寨洞内,当年的连锅灶,土炕连着灶头;低头一看,修械所的机床孔槽依稀可辨。山寨寂静无言,却铭记着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根据地 人民网   2021-01-28 09:34:26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寻访上海的红色足迹

    百年前,这个国家的主义很多,但那群青年只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28岁,今天的中国90后一代同样堪当大任。

    奋斗百年路 人民网   2021-01-27 10:32:07
  • 伟大旗帜引领历史巨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伟大思想源自伟大时代;创新理论指引创新实践。“十三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十三五” 新华网   2020-10-28 15:50:00
  • 动动手指,点亮“工人力量”

    ​烈士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我们铭记历史、瞻仰先烈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团结互助无私无畏的精神,将我们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工人力量 新华网   2021-01-25 10:00:00
  • 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

    行走江西井冈山,红旗、红星雕塑以及红米、红杜鹃,都在讲述着红军的不朽史诗。而目光所及,层峦叠嶂,林海茫茫,冬日雪后愈显苍翠,一派绿色蕴含着无限生机。

    井冈山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1-22 10:00:00
  • 绿的力量——共产党人生态文明的“右玉实践”

    绿,曾是山西右玉最稀缺的颜色,如今却是这里最厚重的“底色”。“终见‘善无’变善有,已将沙州换绿州。”右玉,是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

    绿洲 新华网   2021-01-18 10:00:00
  • 综述:“十三五”,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

    回望“十三五”,在14亿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面向“十四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国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三五” 新发展理念 新华网   2020-10-28 14:26:38
  • 中国商网
  • 广告服务
  • 诚招英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证101100号 京ICP备1400222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58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122908 邮箱:zgsw_news@163.com

中国商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