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

河南汝南县:新型“天中麦客”迈上小康路

2021-06-08 16:34:43中国商报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28 分享

中国商报河南报道(记者 刘建)在河南省汝南县老君庙镇小方村,这个人均耕地1.2亩的村子里,如不是亲临现场,谁也想不到这里竟藏着闻名全国的“天中麦客”大军。6月7日上午,“百年伟业路,出彩河南行”2021主流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的成员来到小方村,见证村民们的“致富密码”。

为了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一把镰刀、一床被褥、一身衣服、一整天汗流浃背且一年中几十天如一日地转战各个麦场收麦……这就是对昔日麦客的真实描述。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小方村中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村民不仅靠着“薄田”致了富,还带着浩浩荡荡的拖拉机大军到万里外耕田,获得了现代“天中麦客”的美名。从昔日靠一把镰刀,转战祖国南北麦场,用血汗赚得养家糊口的微薄薪资,到如今靠共产党的富民政策、思路变革,依托现代农业机械,不仅实现了自家地的丰收,而且实现了外出助收,迈上致富的小康之路。

土地流转 村民在家门口变工人

农忙时节,沿着村道走进小方村内,600亩蔬菜大棚整齐的一字排开。棚内刚结的西红柿、黄瓜让人垂涎欲滴,不时有前来运输的电动三轮车挡住来人的去路,棚内外一片繁忙的景象。

mmexport1623051796535.jpg

小方村智慧大棚实现农业科技和农业观光双丰收。

据了解,小方村位于驻马店市汝南县老君庙镇的西北部,全村共1133户、3597人,耕地4380亩,人均耕地1.2亩。都说农民靠地吃饭,1.2亩是个什么概念?“要是种粮,一年最多也就3000来块钱,根本无法养活一大家人。”小方村驻村第一书记徐武冬这样告诉记者。人多地少,土地产量不高。然而,勤劳聪明的天中人并没有被现实所难倒。土地流转便是致富的一个妙招。站在大棚前,小方村村民苗福贵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苗福贵家有一亩地,通过土地流转,租给了村里的合作社。“租金一年能有1000多块钱。地租出去后到合作社打工,一天能给六七十块钱。”苗福贵说,活儿还是那些农活,地还是那些土地,不过,现在一年能拿两份收入,一亩地收入从两三千元直涨到2万元左右。“以前守着地叫农民,现在守着地像工人,一举两得。”说到高兴处,老人伸出两根手指比了比,脸上的沟壑有了明显舒张。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村民从地里解放出来。这是我们汝南县一直在做的工作。”徐武冬对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目前,小方村共流转土地约1500亩,其中600亩的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西瓜、草莓、蓝莓等经济作物;田园综合体、采摘园项目以及75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将作为村民增产增收的长期产业,助力全村由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新型“天中麦客” 迈上致富小康路

人均“一亩三分地”却让万家仓廪足。守着土地,让村民拿两份收入。小方村对于致富增收的探索还不止于此。许多村民都会自豪地向记者提起这样一个词,那就是“天中麦客”。那么,这个颇有侠气的名字背后藏着怎样的致富密码?

徐武冬告诉记者,与昔日靠一把镰刀走天下的传统麦客不同,在汝南县,每年春天,村民就会备好现代化机械——联合收割机,向全国各地集结出发:5月在湖北收菜籽,11月在东北收水稻……不问晨昏、风餐露宿,足迹遍布海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黑龙江多个省份,一路向北,行程数万里。直到千家仓廪充实,万户颗粒归仓,“天中麦客”们方才归乡。这便是“天中麦客”的由来。

“全村1133户,有400多台俗称‘小洋马’的联合收割机。在咱汝南的‘天中麦客’队伍里,小方村可以说是主力之一。”小方村妇联宣教组成员刘梦露自豪地说。

村民刘先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天中麦客”在外忙碌一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县里专门提供有农机补贴,干得好的话,一台拖拉机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可以说,现在俺农民致富的路是越走越宽。”

GetAttachment (3).jpg

智与质转变让新型“天中麦客“迈上致富小康路

据了解,如今汝南全县农用拖拉机数量达5.4万台,每年参加跨省作业机车达1.2万台以上,机手达3万多人,年农机服务总收入达30亿元以上。浩浩荡荡的跨区收割大军已成为天中大地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如今,“天中麦客”的现代化麦镰又划出了一个新时代,浩浩荡荡的“天中麦客”则让农民的耕种技能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当地农民智与质的转变,一放一收之间,不仅藏着汝南特色的致富增收密码,更是中原人智慧、勤劳致富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刘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