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关注,原创>

延迟退休引热议 如何保证政策平稳落地

2021-02-27 16:56:4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411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彤旭)2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就延迟退休话题作出回应。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实行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那么,如何在保障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同时,使延迟退休方案平稳落地、逐步推进呢?

据游钧介绍,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凝聚社会共识,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延迟退休首次出现在人社部2016年7月印发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2020年年末,人社部公开向社会征求“十四五”规划意见。其中,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人社部的回应引发舆论关注,网民纷纷发声建言。

“相比之下,延迟退休更适合医生、学者、科研人员等岗位,不适合一线工人。对于劳动强度大的岗位人员,更希望能按时退休。”针对部分网友的担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对记者表示,

“人社部提出实行渐进性延迟退休的方案,主要是对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作出回应。人社部的发言是概括性的,我们更关注延迟退休该如何落地。” 陆杰华认为,延迟退休的关键就是时间节点的选择,从何时开始、如何逐步推进。尤其是要结合不同职业、行业确定延迟退休的方案,才能真正使延迟退休达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养老金充足、发挥老年劳动力人力资源的优势的目的。“不同工种和不同行业的时间节点应有不同,有些工种不太适合延迟退休,对这些工种进行延迟退休的考量应该比较谨慎和具体。还要尊重劳动者自身的意愿逐步推进,这样才能让延迟退休的目标稳步进行。”陆杰华说道。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各种版本的延退方案已经形成了一些社会共识,但也存在着一些分歧。”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也认为,延迟退休的节奏是当前考虑延退方案的关键问题。“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指每一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年延迟一岁。在国际上,这种渐进式延退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经验。针对我国实行渐进式延退政策,从研究层面讲,绝大部分学术同行倾向于一年延迟三个月或四个月,这样既起到渐进的作用,又不会像一年延迟两个月、六年才能延迟一岁那样时间过长,各个群体能够普遍接受。”房连泉对记者表示。

房连泉认为,完善退休制度是一系列改革过程,需要出台综合性的配套措施。应尽快规范提前退休年龄,统一“特殊工种”认定标准。尽快颁布延退政策,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实行养老金弹性领取政策,实施建立在企业与劳动者意愿基础上的弹性退休机制。

“还应确立多缴多得的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为降低改革阻力并提升制度自身的激励效应,建议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上,每延迟一年计发点数增加6%左右,增强个人自愿延退的激励性。此外,还可适当延长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在目前制度下,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仅为15年,无法实现制度去收支的精算平衡。建议将养老金最低年限延长到至少25年以上,逐步与国际接轨。”房连泉说道。

责任编辑:刘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