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百余件宫廷文物向观众敞开“神秘大门”

记者 王菁菁

2020-12-16 20:36:38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444 分享

    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六世班禅敬献的祝寿礼物、缀满象牙雕璎珞的白色缎绣法衣……12月16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正式开放,110余件代表了清宫最高工艺水平的文物,向观众敞开了一个“神秘世界”的知识大门。

    该展览是继去年的“故宫博物院藏宫廷器座展”之后,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的再度合作。据故宫博物院宗教科科长、副研究馆员文明介绍,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而法器类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不仅数量众多、品种丰富,而且工艺精湛、用材广泛,包括金、银、铜、铁、玉、瓷、竹、木、骨、象牙、珐琅、琉璃、宝石、珍珠、珊瑚等,不乏珍贵稀有之物。

微信图片_20201216201457.jpg

此番的展品大多深藏于宫中,极少展出。

    中国商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此次从故宫博物院藏上万件法器文物中精选出来的百余件展品,大多为清代乾隆时期的艺术精品。按照大致的功用分类,展览分为持验法器、供养法器与礼敬法器3个单元。其中,持验法器部分主要展示修持佛法、举行相关活动和仪式时所用的器物,如金刚铃、金刚杵、嘎巴拉碗等。当中的重点展品包括明永乐款铜铃,为乾隆七十大寿时六世班禅进献的寿礼;还有清乾隆嵌珍珠金盖银镀金托座内画嘎巴拉碗、清代嘎巴拉鼓等等。

微信图片_20201216201433.jpg

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款铜铃及铜杵

    供养法器部分主要展示举行法事活动、佛教仪式以及修持佛法时作供养之用的各类器物。据了解,清代宫廷诸多佛堂内都陈设着大量供器,工艺精湛,用材考究,装饰奢华,体现出了宫廷特有的审美意趣,最常见的当属五供、七珍(七政宝)、八宝(八吉祥)。因为寓意吉祥,它们还逐渐作为一种装饰被应用到了生活中,比如建筑、器物、衣物、家具、绘画上的八吉祥、八瑞物等纹饰。

    此次展览中该部分的重点展品包括一件清代五成金须弥山满达,材质贵重,成色亮丽,台面中央高耸的须弥山上置亭台楼阁,并配有五色哈达、紫檀木座与玻璃罩,彰显出了当时清宫对其极为珍视。还有一套乾隆款青花矾红彩云龙纹五供,瓷质洁白细腻,釉色晶莹清透且均匀,云龙纹线条流畅、生动。其炉口沿、烛台和花瓶腰部均有篆书款“大清乾隆年制”,应为景德镇御窑专门为清宫烧制,是这一时期的佳品之作。

微信图片_20201216201422.jpg

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款青花矾红彩云龙纹五供

    礼敬法器部分则主要展示用于礼佛敬佛、祈祷许愿类的器物。当中最为瞩目的是一件清乾隆白色缎绣缀象牙璎珞法衣,为当时的重大法事活动中高僧所穿用的服饰。其分为裙、袖、云肩、饰物四部分,表层缀饰象牙璎珞。“从《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可知,这件璎珞衣系由苏州织造负责制作,光所缀饰的象牙就用了近40斤,极其精致细腻、巧夺天工。”文明表示。

微信图片_20201216201417.jpg

故宫博物院藏白色缎绣缀象牙璎珞法衣

    据了解,这些展品大多深藏于宫中,极少展出,此番集体惊喜露面,将会帮助观众对清宫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及其所使用的各类器物产生更进一步的系统认知。“这些器物融合了汉、满、蒙、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甚至还受到了来自域外文化因素的影响。每一件都有历史,每一件都有故事。它们既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见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反映,充分展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拥有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展览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表示。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明年3月14日。

故宫法器展海报(竖).jpg



责任编辑:方晓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