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子商务,新闻专题>

付一夫:疫情下消费场景的新变化及新机遇

2020-12-10 13:59:28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731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12月10日上午,“双循环背景下的新渠道圆桌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苏宁金融研究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就疫情下消费场景的新变化以及未来展望新机遇发表了演讲。

fu.jpg

以下为演讲实录: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在第一季度受到冲击,基本上都处在停工停产的情况,很多企业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很多企业员工收入缩水。对很多人来说,他们购买力出现了一些损伤。另外,从消费角度来讲有一个效应,就是消费者适应了一个消费水平之后很难降下来。近些年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已经享受到或者已经迎来了消费升级的潮流,很多人对于品质消费,并不会因为收入的缩水或者财富的缩水就产生一些影响。

综合来看,性价比越来越成为一些消费者看中的东西,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的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加优质的商品,这个时候有一种潮流叫做去品牌化。很多人以前对于品牌溢价愿意为之付费,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去品牌化的东西出现了。

第二,健康消费意识在提升,每次疫情事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是一次健康教育,这次我们看到对于生鲜食材、运动器械等等,特别是电商这块,疫情之前老年人不太喜欢用互联网买菜,他们依然愿意去菜市场买,经历这次疫情,一些老年人也愿意到生鲜超市买东西,这也是一个侧面的缩影,很多人经过疫情,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看重。

第三,国货潮可能来了,因为经历了这次疫情,放眼全球为什么我们现在二三季度经济在全球上一枝独秀,因为我们凭借超强的动员力、号召力和强大的执行力,举国上下一起努力把疫情这么快的控制住。某种意义来讲对于自己民族的自信和凝聚力的认同感是有提升的,另一方面Z世代这个群体,95后、00后这个群体,他们越来越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领军群体,我们知道前一段时间有一个短片叫《后浪》就是关于Z世代这个群体,他们在成长出生过程中赶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短缺,他们赶上了互联网大发展,各种新业态不断的涌现,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愿意拥抱,他们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对中国文化民族自信,还有爱国热情都是比前几代人强。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数据,在购买新锐国货的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95后群体。

国外疫情严峻的时候中国人出不去,在物理空间上我们只能在本土市场活动,这个时候对于中国的本土品牌来说可能是发展契机,种种因素加起来作为一个预判,未来近期内新一轮的国货潮可能就会兴起。

第四,全要素触网+新业态崛起。全要素触网是什么意思呢?这次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时候看到的是线上业态全方位兴起,无论是从传统的网购,包括生鲜购买,包括买日用品,还有其他的刷短视频、追剧,包括云教育、云办公等等。如果说2003年非典时期促成了电子商务的兴起,如果把非典的影响催生电子商务的兴起称之为单要素的话,我愿意把这次的疫情作为全要素触网,各种消费场景全方位的都在借助互联网,这次可能影响程度比非典深远的多,事实其实也是这样的,我们也能够看到,不管是疫情控制住以后还是怎么样,线上的新业态依然非常繁荣,最典型的是直播带货。

这是我总结的四个变化。接下来讲五个机遇。

第一,疫情到来之后我们看到很多新东西,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加高效的去对接供需两端,同时能够提高成交效率,消费之所以恢复这么快,线上新业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整个生产端的复工复产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针对新业态的负面问题来警惕,这样才能促进行业发展。

第二,线上线下融合。即便没有疫情,线上线下融合也是大势所趋,这次疫情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程度。近些年,线上平台随着网络红利的衰减,线上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物流成本都在攀升,上升的空间其实非常有限了,这个时候客观的情况促使他们往线下延伸,线下也是一样的,受到线上的冲击也是迫切需要做一些转型,这个时候我们未来应该去树立一种线上线下共生协同发展的意识,我们并不应该把彼此视为敌人,我们完全可以共同营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我们要突破一些线上线下的壁垒,实现双向赋能,对于门店应该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同时怎么样打造一个新的入口等等。

第三,布局小店经济。7月份商务部发了文件,明确肯定了小店经济的积极意义,小店经济不仅仅是小门店的东西,同时包括很多个体工商户,疫情之后小店经济来讲,由于从业门槛比较低,包括还是民营企业,具有活力,是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在很深入的渗透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场景,改善民生稳就业这块,包括促进消费都有积极的作用。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底中国的小店经济拉动了2亿人的就业,这是非常了不得的。商务部的文件提到,要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小店经济需要告别以往粗放性的经营模式,怎么样能够去做通过大企业和小企业相互之间协同发展的程度实现所谓的小店经济2.0的精细化发展趋势。

第四,拓展夜经济。夜经济延长了消费时间,城市发展以往做城市规划的时候更多是从空间的视角,比如某个区发展什么,这个街道发展什么,夜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在时间的长度上加以延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白天工作,晚上休闲,白天更多的是生产性的工作,晚上是消费。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消费市场很发达,我们看到这些城市都有发达的夜经济,夜经济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积极的意义。当然,在具体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不应该搞同质化发展,还是应该根植于不同的历史和街区营造比较特色化、个性化的夜间经济的消费场景,怎么样丰富夜间经济的菜单,包括娱乐、购物、旅行等等都是我们考虑的,同时在城市发展、城市治理方面都一些创新。

第五,继续开拓下沉市场。下沉市场这个词近两年非常火,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下沉市场暂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也是因为受到客观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知道下沉市场并不仅仅是生意层面的事情。在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像样的超市,也没有娱乐场所、休闲场所,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扩内需,包括推动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各个方面都会呈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未来内循环下这个思路的时候,我们要挖掘自身的增长潜力和新动能。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客观上存在发展的差距,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可能有新的增长空间的禀赋。下沉市场的人群具有三个方面的属性:第一是熟人属性,第二是价格敏感,第三是闲暇娱乐。下沉市场是熟人社会,社交手段在那个地方是很有作为的。关于价格敏感,我们可以看到下沉市场人群收入水平比一二线城市低,他们对价格也更敏感,采取商品优惠和补贴这些城市是能够吃得开。关于闲暇娱乐,一二线城市很多人很繁忙,如果到下沉市场很多人晚上五点左右已经下班了,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去休闲娱乐,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加研究。

责任编辑:刘小涵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