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上海对话” 凸显艺术市场上海力量

2020-11-11 13:15:53中国商网/中国商报 收藏0 评论0 字数3,404 分享

一场“对话”,让文化艺术界、拍卖界、收藏界、金融界、互联网等高手齐聚申城。11月9日,备受瞩目的“2020第六届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及国内外知名拍卖行负责人、文博机构、艺术机构、收藏家和媒体代表等近500人汇聚于此,共赴这场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

作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文化品牌,“上海对话”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今年的“上海对话”也是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期间的重头戏。为期一天的论坛,与会嘉宾纷纷就疫情之后文化产业热点及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展开研讨。

IMG_4005.jpg

“面对全球艺术品产业格局变化的重大机遇和疫情常态化环境下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上海艺术品交易市场给不确定的全球艺术品市场一个开放且坚定的承诺。”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指出,从自贸区文化名片到市级文化品牌活动的“上海对话”,需要有更大的创新度、更高的聚合度和更广阔的平台性,来服务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为把上海打造成千亿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贡献自贸区力量。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发表致辞

亮数据

权威机构研判行情

本届“上海对话”继续专注艺术市场前沿动态,发布了《2019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统计年报》《疫情下的中国艺术品艺术市场》《2020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蓝皮书》等指数报告。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数据的发布也是对中国乃至全球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解读,有利于把脉市场前沿动态,研判2021年行业发展趋势。

微信图片_20201111133632.jpg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发布《2019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统计年报》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介绍,2019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拍卖成交额达396.9亿元,同比下降10%。过去一年全球共有15件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价超过1亿元,其中中国内地8件、海外地区7件。需要注意的是,去年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表现突出,中国内地成交均价增长了23%,全年共有79件拍品成交过千万元,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伴随着艺术品消费的逐步扩大和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019年共有1589场拍卖会是通过网拍实现的,共成交了6.1万件,成交额达7.6亿元。拍卖市场重心继续向低价位拍品下沉,10万元以下成交的拍品占87.7%。

建平台

保税服务中心将开启

“在这里,我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上海文化艺术新地标——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全面投入运营了!”据胡环中介绍,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的保税服务中心不仅是世界面积最大的艺术品保税服务仓库,更在功能、服务、配套上,能有效提升上海专业艺术品存储水平和存储量级,推动国际艺术品市场向上海集聚。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两项重磅内容。一是《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安全防范技术规范》的发布,此《规范》是基于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安全防范认证标准及技术要求,由公安部检测中心、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编制完成,并于2020年起在上海自贸区先试先行。据了解,该《规范》的出台将有效填补国内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领域的标准空白,为今后国内艺术品仓储建筑物的建设标准提供制度基础和行业标杆。

IMG_4003.jpg

二是,由上海自贸文投与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自贸区文化艺术品及特殊商品一站式服务平台也同时发布,将为文化艺术企业提供“先进区,后报关”的通关条件,极大地减少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在转运及操作过程中的损坏风险,帮助文化艺术企业节省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扩大文化贸易及贵重物品交易量。

微信图片_20201111133642.jpg

说创新

各路精英互递高招

本届论坛,各路嘉宾还紧紧围绕“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新机遇”“产业链+创新链——艺术品在线交易发展的新模式”“艺术IP的活化运营与版权保护”三大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新时代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是本次论坛的一大议题。而如何依托上海自贸区针对文化产业在制度、政策与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推动中国艺术市场迅速复苏与超越;以及艺术市场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形成新型交易模式,营造开放、多元、创新的市场氛围,与会嘉宾纷纷建言献策。

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知名拍卖企业的负责人纷纷道出疫情下艺术品拍卖行业发生的新变化,并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经验与成果。ART021艺博会、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木木美术馆、里森画廊等艺术机构的代表也在圆桌讨论中对艺术品在线交易发展的新模式发表了各自看法。文创IP领域将如何在创新创造的有力驱动下发展出新的文化体验,版权保护将如何促进创造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为艺术市场发展带来新动力,来自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讨论。

可以说,这是一次多层次、多元化的对话,各路精英借此契机深入探讨了文化产业热门话题,解析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文化艺术发展的创新模式,共同展望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新机遇。


延伸阅读

后疫情时代的艺术市场到底如何走?传统模式的线下拍卖如何被“逼”到线上?艺术IP又该如何运营……博物馆负责人、拍卖行当家人、艺术机构掌门人、金融人士等嘉宾,纷纷就当下业界关注的热点献言献策。

胡伟燨_副本.jpg

胡伟爔(佳士得中国区总经理)全球拍卖业呈现三大变化

今年全球拍卖行业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是创新,它分为三个层次,即拍卖渠道数字化、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策展方面的创新;二是勇气,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大家不惧疫情的影响,坚持做艺术品拍卖,这种勇气是值得称赞的;三是合作,今年拍卖行和拍卖行之间的合作,拍卖行和画廊之间的合作,包括拍卖行和展销会的合作都在积极地推进,而且都是很创新的模式。

王蔚_副本.jpg

王蔚(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价格”令人期待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说“上海价格”。10月份刚刚结束的保利拍卖,有一件拍品以5.19亿元成交,这个价格的创造就与上海自贸区有关。这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向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迈进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价格,因为这件藏品就是通过自贸区从海外征集回来进入国内市场的。我相信,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市政府、上海自贸区对艺术品市场全球化的重视下,今后肯定会在上海、在中国诞生更多更高的价格!

沈菲琳_副本.jpg

沈菲琳(苏富比亚洲区董事、中国区副主席):数字化带给拍卖业更多惊喜

今年疫情下,香港苏富比取得了骄人战绩,但这些成绩背后却是前期巨大工作量的付出。我们增加了很多数字多媒体的项目,如专家网上导览、虚拟AI展览、全球网上图录、微信小程序,这些项目都是今年8个月之内一并完成的。对于老牌传统拍卖行来说,这样的运营是巨大的挑战,但挑战也是机遇,这些尝试正在逐渐地被市场接受,帮助市场拓展,更有助于建立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王辉_副本.jpg

王辉(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拍品品质是核心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拍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拍品质量、拍品价格和流程服务。拍卖公司要通过知识和信用搭建买家、卖家和艺术品之间的桥梁,所以品质是核心。我们发展网络业务有几点体会:一是我们建立了开发团队不断地优化网络系统、优化客户的体验;二是目前线上线下业务都是同一团队,所以上拍标准是统一的;三是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目前网络注册系统线上线下一体化,为客人参拍提供了便利。

甘学军_副本.jpg

甘学军(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疫情把我们都“逼”上线啦

很多年前,我们讲线上拍卖可能是一个愿景,但是现在我们已是切身的实践者了。特别是疫情,把我们所有人都逼上线了,所以从传统的业态来讲,我们已经没有一个传统的纯粹的线下艺术品拍卖公司或者画廊等机构了。

线上交易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不光是传统观念上的艺术品市场主体的变化,模式上的变化和思考以及服务方式的改进,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还有新领域的跨入。

李峰_副本.jpg

李峰(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文创消费是一种冲动消费

博物馆进入IP运营时代的核心,还在于博物馆藏品内涵文化资源的深入解读,并将这些成果以生活化和日常使用化的粉饰进行转换和再利用。上博调研结果显示,40岁以下观众占70%,而且年轻女性和带孩子的家长成为文创消费的主力,所以开发文创产品的针对性非常重要。我们将博物馆文创消费称为场景消费,这是一种冲动消费。因此,每个馆开发文创要有地域特色和馆藏特色,抓住这两个元素再进行受众群体的调研,才能开发出受欢迎的文创产品。

责任编辑:方晓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