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ATM机可以“瘦身”银行服务不能打折

2020-10-23 08:55:14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133 分享

你有多久没使用过现金了?近日,“抱歉,我没带着实体钱”登上微博热搜。话题立刻引发共鸣,不少网民表示深有同感,日常生活中现金需求的下降可见一斑。在此背景下,以取现为主要功能的ATM机(自动取款机)使用率逐渐下降,银行的ATM机业务在悄然“瘦身”。

在移动支付、电子银行、网上转账等新兴业务的冲击下,传统银行网点和ATM机减少是必然趋势。央行最近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9年)》显示,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超八成成年人使用电子支付。

在ATM机交易使用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银行基于成本、利润考虑,必然会减少ATM机数量。而且,银行并不是随意削减ATM机,而是根据考核要求,对不达标的ATM机进行撤除。从这个角度来说,削减ATM机数量是一种市场行为、正常现象,是金融消费与金融服务转型的结果。

但就线下业务而言,在ATM机等传统自助设备减少的同时,自助服务终端、可视柜台(VTM)、智能柜台等新型终端设备不断出现,这意味着ATM机减少对用户影响有限。但在ATM机减少的同时,部分银行网点现存的ATM服务却存在打折扣的情况,这种现象不容忽视。

比如某银行地方网点一共7台ATM机就坏了6台,这无疑造成部分用户转账、存取款等很不方便。还有消费者反映,ATM机故障致转账失败,多次投诉无果。由此可见,如果银行只考虑削减ATM机,却没有为这种选择提供完善配套服务的话,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会影响银行形象,更有可能会导致用户的流失。

虽然说超八成成年人已使用电子支付,但部分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尤其是老年群体仍不会或者不敢使用电子支付。有调研显示,在目前我国2亿多老年人群中,使用电子支付的比例仅为50%左右。那么,另外50%就需要传统金融服务。

在ATM机数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银行服务如何才能不打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银行金融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准公共服务,银行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金融服务的公共属性。因此,银行既要提供完善的线下金融服务解决ATM机减少带来的问题,也要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提供特殊的电子支付服务。

一方面,应该根据网点周边人口和用户规模、线下服务需求等指标,设置数量合理的ATM机。同时,切实保障现存ATM机处于正常使用状态,维护工作要做到位,解决投诉更要做到位。另一方面,ATM机的线下替代者,如可视柜台、智能柜台等新设备要及时足量安排,以满足消费者线下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还要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相应的线上金融服务。有不少老年人反映,手机银行页面上展示的功能过多,部分功能查找比较麻烦,甚至根本不知道电子渠道拥有哪些功能……这些问题需要各家银行拿出对策,比如简化网页功能、放大网页字号、深入社区普及电子支付知识等。(冯海宁

责任编辑:钟鸣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