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灵活就业“活”起来还需更多细致呵护

2020-09-08 12:42:21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015 分享

共享用工风行一时巧解用工难,平台就业自由接单受热捧,“斜杠青年”身兼数职渐成潮流……灵活就业形式日趋多样,丰富了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劳动收入。在此背景下,期待更多的激励力度和政策护航为灵活就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让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灵活就业的“前浪”已来,“后浪”正在路上。

所谓灵活就业,即不同于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就业新形式,其劳动方式包括依存互联网新平台的非标准就业、打零工、自我雇佣等。正是这种基于可以兼职、可以合伙,也可以单干的多样就业形态,拓展了劳动者谋生的范围,让就业形式更宽泛,也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数字平台打破了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就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形式也更加丰富。年轻人通过市场择业,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较强,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逐渐改变。支持灵活就业无疑有助于为失业人员、辞职人员、自谋职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等排忧解难,找到解决就业问题的新出路,更有助于为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桥铺路。

诚然,支持灵活就业还需更多政策呵护,各地要把支持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安排,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改进就业服务,促进供需对接,确保好政策直达基层、落到人头,抓出实效。同时还应在“互联网+”上多下功夫,厚植宽松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做细“互联网+”业态孵化工作,积极拓展网上灵活就业渠道。

与此同时,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理顺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也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定义新的灵活就业范围,将快递、网约、家政等各类新型就业形态纳入其中。同时,在就业管理和保障、失业工伤保障以及职业培训方面要对灵活就业作出相应安排。另一方面,在从业人员医疗、养老、房租、子女入学等方面加以更多呵护,确保灵活就业人员同等、便捷享受“五险一金”及各项地方政策,最大程度发挥出“互联网+”在灵活就业上的蓄水池作用。

此外,广大求职者也应依托自身优势,摒弃职业偏见,投身灵活就业,积极创新创业,为经济社会更好复苏加油助力。

就业是关乎民生福祉的系统工程。作为有别于传统就业模式的新业态,灵活就业在促进就业、拉动经济、稳定社会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特殊优势。因此,有关各方应形成合力,探索完善灵活就业保障与城镇职工保险的衔接,打通制度障碍,进一步提升就业灵活度、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为灵活就业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人员及个体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政策呵护。(吴学安)

责任编辑:王蕾瑛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