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河南南召:艾草“金枝玉叶”富万家

记者 刘建

2020-07-23 09:29:01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882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河南报道(记者 刘建)“参加实操培训后眼界大开,按照省商务厅农村电商专家、电商精准扶贫讲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我思想开窍了,开通的淘宝直播,粉丝一天比一天多,我们公司的产品销量慢慢大了起来。我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对淘宝、拼多多上的销售门道掌握的得心应手啦。”近日,在第二次参加乡政府举办的“互联网+抗疫助农消费扶贫实操培训”活动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农民王莉高兴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农家女变身电商通

2018年,太山庙乡梁沟村38岁的李伟充分发挥家乡适合种植艾草的比较优势,放弃了河北一家家具厂经理的职位和高薪待遇,响应当地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返乡创办了南阳市圣爱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泡脚包、肚脐贴、艾条、艾柱等艾制品。在外闯荡多年的李伟拥有先进的销售理念,创办公司后就组织销售人员在淘宝、拼多多上开网店,让家乡的艾制品通过电商平台飞向全国各地,圣艾堂的艾制品年交易额能达到300多万元。

三年前 ,王莉是一个电商的门外汉,对电商销售产品一窍不通。参加培训后,王莉对电商销售产品有了自己的思路。作为南阳圣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员,她开通了淘宝直播,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把艾制品销往全国。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对中医药保健知识的认知增强,特别是艾制品的消杀作用。市场上艾制品需求量迅速扩大,销售量出现逆势飞扬。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南召县艾草销售产值1.2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

 从“草”到“宝”的华丽转身

在南召县石门乡竹园村,不少群众的坡耕地里都种植着艾草,长势旺盛,郁郁葱葱。艾草是原本生长在荒坡、田间沟渠的一种很常见的药草,现在“野草”变成了“宝贝”,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枝玉叶”。

发动乡亲们种植艾草的致富能人叫李延庆。李延庆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走访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养生意识越来越高,艾灸成为城市流行的保健方式,而艾灸的原材料艾草在南召县遍地生长、随处可见。竹园村山坡面积大,艾草种植成本低、繁殖速度快,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李延庆把漫山遍野的艾草视为宝贝,对艾草进行规模化采集、加工,创办了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他吸纳国内外艾灸应用的先进成果,运用现代生物科技,不仅成功开发出艾绒、艾柱、艾条等传统艾草制品,还研发出了艾叶精油、艾叶茶、艾香、艾草护肤品等艾制品,涉及药用、灸用、食用、日用工业品等六个系列,让自生自长的艾草身价倍增,实现由“草”变“宝”的华丽转身。

扶贫车间内群众制作艾条。

石门乡竹园村村民胡中良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家与南阳华康艾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一年能收获三四茬艾草,一亩地收入3000多元,是种粮食作物的十倍。”

产业化成就致富路

南召县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艾草及艾灸应用历史悠久。全县艾草种植面积3600余亩,野生艾草面积5万余亩,年总产量6万余吨,注册艾草加工销售企业22家,其中加工企业8家、艾灸健康养生馆18家,年生产规模2万吨,年产值1.8亿元。

艾草产业是一项健康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艾草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但带贫能力强。目前南召县艾草产业吸引3000多人就业,带动贫困户860户,年人均增收5000-20000元。

今年4月20日,南召县成立了艾草产业联合党支部,共有党员55名,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党员19名,艾草种植、加工、合作社党员26名,县域外党员10名。该艾草产业联合党支部还下设艾草种植业、艾草加工业、艾产品电商销售三个党小组。南召县艾草产业联合党支部按照“抓中间,促两端”(抓深加工,促销售和种植)的工作思路,建设艾草产业园电商孵化中心,壮大五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带动全县贫困人口1100余人从事艾草种植、加工和销售。

产业化发展让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此,南召县制定了艾草产业发展图谱,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全县艾草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以上,管理采收野生艾草2万亩,培育规模以上艾草加工企业十家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家,带动全县1万以上人口从事艾草种植、加工、销售、灸疗服务,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为推动艾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今年6月底南召县举办首届艾草文化节活动,先后举行了中国﹒南召首届艾草文化节启动暨“冰台取火”发源地揭碑仪式,以及艾灸进万家、全民艾灸体验日、县乡村三级艾灸服务网络建设启动、公益捐赠献爱心、线上推广直播节目等系列活动,持续十多天的宣传扩大了南召县艾制品的知名度,现场直播增加了艾制品销售量,为打造“中国艾灸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马文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