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

今日芒种 这些节气习俗知多少

2020-06-05 11:30:56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923 分享

今日(6月5日)12时58分,我国迎来芒种节气。“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宋代诗人陆游曾这样描绘芒种时期人们忙碌耕种的景象。芒种节气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一天都有哪些习俗呢?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至,仲夏始。此时气温不断升高、雨量日渐充沛、空气湿度增大,我国很多地区先后迎来雨季。国家气候中心今日上午正式发布消息,江南区梅雨已于6月1日正式开始,较常年偏早七天。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芒种一候“螳螂生”。古人认为芒种时节螳螂感阴气初生,于是破茧而出。芒种二候“䴗(jú)始鸣”。“劳燕分飞”,燕指燕子,劳指伯劳鸟,伯劳鸟就是“䴗”。芒种三候“反舌无声”。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反舌鸟是善鸣之鸟中的两类典型代表,伯劳鸟因阴气微生而啼叫,反舌鸟因阴气微生而收声。时至仲夏,花香已逝,鸟语渐稀。

芒种节气至今仍是民间田地播种、下地采收最繁忙的时期。农谚说“芒种忙,麦上场”,便是对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的朴实描述,我国南北方民间也形成了与之有关的各类农事习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之一,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蒸熟后用蔬菜汁染色,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除此之外,芒种还是“送花神”的日子。在古人眼中,花朝月夕,万物皆有灵,唐代和宋代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到了芒种时期,花期渐过,古人视之为花神退位,于是会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来。

此外,芒种时节昼长夜短,人体要顺应变化规律,晚睡早起,白天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利于气血运行。芒种过后人容易打盹,中午小睡可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饮食上可以多吃些清暑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赤豆、白扁豆、冬瓜皮、西瓜等。

芒种是一个收获与希望并存的时节,不忘播种,勤于耕耘,才会有收获。夏日来了,愿你不畏炎暑,播种希望,收获美好。

(综合自:新华网、首都之窗、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马文博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